- 关于中国的低生育率,我以前做了很多定量分析。但现在我不想讲太多定量问题,我想谈谈认识问题。作为一个人口学者,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在中国搞清楚低生育率这件事会这么难。显然我们对低生育率的认识出了问题。
中国人口形势到底是怎样?这是我们做决策的判断标准。但这恰恰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2003年和2004年之际,我就提出中国生育率已经很低的观点,并且认为不能将生育率低完全归结为出生漏报。但很多主管部门官员和人口学者都觉得我对中国人口形势的判断很离谱,认为中国生育率根本不可能这么低。因此,以往很多生育率研究就是想办法证明低生育率统计是个统计错误而已,生育率实际上并不那样低。不同的认识导致在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对策与政策调整方面的争议也一直非常大。说起来,我们都是朋友,有很多学术上的合作,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根本性的争论呢?不是别的,是我们对中国人口情况的基本判断和认识很不一样。
以前,我们对反复出现的低生育统计的态度和认识就很不同。如果相信它们大体反映了现实,就应该加强研究什么人生得多、什么人生得少,出于什么原因。如果认为它们是虚假统计,当然对调查数据就用不着认真分析了,要做的就是想出理由来调整数据结果。不同的认识当然导致大家对实际出生数和人口增长数的估计差别很大。这影响了我们对生育水平的判断,进而影响了人口政策的决策。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到底多严重?老龄化速度到底有多快?都和这个生育率的估计、和对出生数和增长数的估计有密切的联系。我曾指出,以往人口研究是在一个统计怪圈里打转转,即“调查到低生育率 归结为漏报然后加以调整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 再调查还是低生育率”。这一圈圈转下来已经20多年,实际生育率并未搞清楚,更重要的是这种状况一再贻误相应的对策和决策。为什么跳不出这个怪圈,我认为既不是调查数据问题,也不是分析技术问题,而是人们的认识出了问题。思想方法出了问题,当然跳不出原来的框框。
两三年前我在做人口老龄化态势研究课题时,提出生育率过低,应尽快调整生育政策。当时,阻力和压力都还非常大。这两年,形势变化很快、很大。但是,以往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如果我们的判断是中国生育水平太低,那么,政策调整的时候,就应该放松一点,尽管这会带来一定的出生堆积,但这实际上是在还账,是对那些受到限制的人补偿。而这些人其实正是以往响应了计划生育的夫妇。如果愿意生的话,他们还可以生第二个孩子。这样既减少了独生子女家庭,也缓解了人口的少子化和老龄化。
形势不同了!中国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应该遵循积极慎重的原则,还是慎重积极的原则?是积极在前,还是慎重在前,会导致不同的做法。中国从1990年代就进入低生育率新时期,而且低生育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么多年来对中国的人口发展的影响自然非常大。事实上,以前是将中国在特定时期下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当成了计划生育的本质,甚至当成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但是只要稍有点人口学知识,就知道独生子女政策是决不能成为人口常态的。平均每对夫妇两个孩子,才是达到人口均衡的条件。从长远方向而言,从人口主要面对的问题而言,积极的态度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有出生堆积才是真解决了问题。慎重是第二位的,可以去想办法安排群众生育二孩,但不能因为怕出生堆积而一再推诿,这样做在本质上就与以前拒绝调整政策一样,最终是将许多夫妇生育二孩的机会给牺牲掉了。如果我们认真对待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时期这一事实,将这个事实看作新常态,判断问题的价值立场、视角原则,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了。
以前有种关于人口政策的弹簧理论,说是放松生育政策,生育率会必然上升。问题是,生育率真的是一个弹簧吗?政策放开了,它能弹回去吗?一年来单独二孩的政策调整的实践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没有想到?其实,弹簧理论的前提是低生育率完全是政策压制的结果,而上述提到的那个统计怪圈也是同样的逻辑。但现实是,低生育率并不仅仅是出于政策压制,而是存在着很多其他社会经济及至人口因素的重大影响。就是说,生育率低出自多种因素影响,而且可能并非只是压力这样的物理影响,所以这根弹簧未准还有多少弹性。
我们对中国低生育率的现实一向认识不足。2004年做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就存在这个问题。听得最多的是如果调整人口政策,必会导致生育率反弹。200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调查又搞出一个“生育率严重反弹”、“人口形势严峻”,好像证明了这种判断。当时,我公开反对过这种形势误判。这些年实际上大家都看到结果了,一直喊狼来了,但狼根本没来。生育率加速下降,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快,中国正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这次单独调整也是探测低生育率究竟是假是真的一次重要实践。你请人家生二孩人家都不生,总不能再当成统计漏报了吧。所以,这一年的实践结果说明了很多问题,更是说明了中国低生育率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应该说,中国政府和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生育率过低意味着什么。
首先,在我们的政府文件当中,一直都在提完善生育政策。事实上,放开二胎到底是在完善生育政策还是在调整生育政策?走向二胎的目标和决心已经定下来了。先走一小步,开放单独二胎,但近期目标是全面放开二胎。所以,这是政策调整,不是政策完善。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是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延续三十多年了。放开二孩生育就是要取消独生子女政策,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问题,希望少产生一些独生子女家庭。这个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明明是调整,就不要用完善这种提法,因为上面说得不明确,下面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是做起来把握不好分寸。
第二,少生是成绩还是问题?计划生育到底使中国少生了多少人,一直有争论,是4亿还是2亿,数字暂且不论。但背后有潜台词,好像少生越多,计划生育成就越大。我希望换一种认识来讨论这个问题。从当前人口现实问题来看,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得越多,其实表明计划生育过度越严重。那么,这就不是成绩,而是问题本身。去年在韩国釜山召开世界人口科学大会,韩国人公开说自己的家庭计划运动“过度成就(over-achievement)”,我觉得人家对问题的定位认识很准确、很清楚,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中国的生育率应该稳定在什么水平?也就是说,中国人口政策目标是什么?生育率达到1.8,还是达到更高或更低水平?政府用了“稳定适度低生育率”的说法,但谁知道生育率多高就适度了?尽管大家都跟着这么说,其实不同的人说法完全不一样,政策目标完全不同,甚至看不出有一个政策目标。这导致各地的具体看法和做法也不同。且不说你有没有能力提高生育率,至少表明你到底想不想把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嘛。这种说法反映出,政府主要还是怕生育率高了,并不太怕生育率低了。
对中国是否已经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以及何为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低于1.5还是低于1.3,并不重要。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想回去很难。而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对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然问题的解决就更难。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韩春辉:行政强制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下一专家观点:杨朝飞:环境法律制度和环境保护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