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迎昌:提高弱势群体参与城市治理话语权
和讯消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月3日下午14:00举行“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城市民生高层论坛”,以“聚焦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宋迎昌表示,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这是解决民生问题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城市政府财权和事权。建立民生导向的各级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构建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特殊扶持制度。保护弱势群体,使他们更多参与社会事务。建立高收入者为社会尽更多义务的制度。目前来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立提高弱势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话语权和监督决策权的制度。
以下为发言部分内容。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复杂、尖锐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下一步民生改善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农民工的工资和城镇职工工资比例差距越来越大,05年比例是1.73,到08年1.8,09年是1.9,城乡差距逐步拉大。
二,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06—09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住房价格都过快上涨。
三,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图表反映大城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拥有量,汽车数量增加也很快,交通拥堵严重。
四,城市养老准备不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比例占到了9%以上,一般认为占到8%就进入老龄社会,我们已经占到了9%,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但目前社会公共设施明显不足。
五,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图表显示城市低保人口比重,从96—09年逐渐攀升,从2002年比较平稳,但从96年的发展来看低保人数比重是增加的。农村低保人口比重是比较平稳的,而城市是大幅度攀升,特别是02年以来。
六,城市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各个城市都表现得非常明显,择校热、择校难,上好的学校难度非常大。
七,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滞后,从医院就诊人次看,综合医院占了35.0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占6.87%,和我们强调在社区看病背道而驰,说明我们的医疗服务还是跟不上社会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是很大的影响民生的问题。
八,城市人居环境面临重大挑战,09年数据显示,城市公共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满意率平均只有77%。2009年,全国近两成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有近三成城市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县城污水处理率只有41.64%,没有处理的占到58.36%。
主要观点: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有重大的机遇,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执行,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发展理念上解决城市民生问题。执政理念的升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十二五”以来着力强调的转变。法规和政策的逐步完善,我们这几年民生改善保障方面,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解决城市民生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认为有很大的挑战:体制、机制固化的矛盾依然存在,短期来看很难改变。城镇化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许多城市,尽管城市化率指标数据比较高,但是质量比较差,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数量满足不了要求,而且质量更难以满足要求。城市民生保障和改善资金需求与城市可支配财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特别是住房保障,国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各个地方有支配财力解决保障房的问题,我们感到很难。法规政策尚有不足的地方,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新的法规政策,但是解决城市民生问题,还需要有新的体制机制。
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基本思路:发展为基,民富为本,四保五化,幸福和谐。
发展是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基础。没有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是一句空话。民富是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本质,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四保是指保民权,保民有、保民治、保民享,是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核心。五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制度化、长效化、特色化、多元化,是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途径。幸福和谐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的归宿。
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十大重点领域: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创造城市就业机会;实现城市教育公平;健全城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城市住房保障水平;完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市居民养老服务;保障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城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是解决城市民生的十大领域。
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的发展阶段。我们觉得民生,尽管需求很高,但是要立足与国情,脱离了国情,脱离了发展阶段,脱离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是一句空话,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制度基础,也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切实把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行政管理制度,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这是解决民生问题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城市政府财权和事权。建立民生导向的各级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构建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特殊扶持制度。保护弱势群体,使他们更多参与社会事务。建立高收入者为社会尽更多义务的制度。目前来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立提高弱势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话语权和监督决策权的制度。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构建有利于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从总量上控制政府收入,压缩行政开支,让利与地方,让利于民,这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建立民生到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要以民生为导向。
着力解决城市民生中的关键问题:狠抓就业于培训工作,努力实现“业有所就”;狠抓劳动合同与工资管理,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狠抓社会保险工作,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狠抓保障房建设工作,努力实现“住有所居”;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和各个城市财力有非常大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房建设。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居有所宜”。这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狠抓各级各类教育,努力实现“学有所教”;我们不能让城市贫困居民没有学上,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切实改善教育质量,让孩子有学上,而且有好学上。狠抓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病有所医”,这是医改很重要的方面,不仅能看起病,而且要方便居民看病,切实把城市居民的医疗问题解决好。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主要观点,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