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8日晚,新加坡南部闹市区的印度族群聚居区小印度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新加坡官方和媒体称“小印度骚乱”):一名33岁印度籍劳工醉酒后在交叉路口与一辆私人巴士相撞后当场不治身亡,引发聚集在附近约400名南亚裔外籍工人攻击来到现场的警察等执法人员,导致至少41人在骚乱中受伤,16辆警车和9辆民防部队车辆遭到破坏。这是治安良好的新加坡自1969年以来发生的第二起骚乱,被称为新加坡“四十年一遇”的骚乱。事件发生后,新加坡政府依法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不仅很快控制现场,也有效掌握舆论场,事件调查也快速跟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依法处置:第一时间迅速平稳控制事态
车祸事故刚发生,新加坡警方依照交通事故来处理,进行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不过,当事件演变为骚乱时,新加坡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迅速沉着应对事态,依法果断采取措施,使得骚乱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平息,避免了进一步升级和扩大。这种“依法应急”的观念和行为不仅表现在现场处置上,也体现在对有关人员的后续处理上。
事发后,2名警察、数名医护人员和民防部队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试图将受害人从车底搬离。此时,2名劳工带头闹事,一些人拿起玻璃瓶和商店外的花盆作武器,推翻警车。据此,政府紧急调动300名警力、民防部队人员,在2个小时内控制了局面。警察特别行动指挥处的镇暴队采取驱散骚乱者和控制现场的策略,全副武装,拿起盾牌和警棍,在不同的特定位置列队,向人群同时逼近,成功驱散骚乱者并逮捕涉案者。为防止事态出现反复和反弹,“死灰复燃”,新加坡警方继续维护现场秩序。截至午夜,现场被封锁,防暴警察仍在现场巡逻。
在现场得到控制后,新加坡警方迅即依法逮捕涉嫌参与骚乱的人员。根据新加坡《刑事诉讼法》第64条紧急逮捕规定,对于妨害公务聚众闹事的滋事者,警方予以当场逮捕,并将其交由法庭处置。根据《新加坡刑事法典》第147条和第148节规定,被指控参与骚乱的被告方可被判处高至七年的监禁及鞭刑;持武器骚乱者可被判处十年监禁及鞭刑;被指控方有权选择认罪或要求庭审,法庭也有权根据警方调查情况决定延长扣押期限。《新加坡移民法令》规定,新加坡有权将那些损害本地利益或影响本地公共安全的外国人直接遣返。9日凌晨,新加坡警方宣布已逮捕27名涉嫌参与骚乱的人员(其中印度裔24人),24人于10日被起诉至法院。在审讯近3000名外籍劳工后,另8名嫌疑人于事发两日后被逮捕。截至2014年1月,共有25名印度籍男子被控参与骚乱,另有57名外籍客工因参与骚乱被遣送回国。涉嫌参与骚乱者也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加坡律师公会无偿服务办公室安排律师为滋事者辩护,新加坡外交部也与印度最高专员署接洽为被告提供法律援助。
尽快沟通:有效引导舆论和社会情绪
骚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传言和谣言,特别是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与评论,很多国外媒体也对新加坡的外来劳工待遇、贫富差距、社会稳定等提出了种种质疑和批评。为此,新加坡政府和高层官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声明、领导人公开讲话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新加坡官方不仅迅速平息了骚乱现场,也牢牢掌握了舆论场。
一是及时发布事件信息,表达官方的态度和立场。骚乱发生当晚凌晨1时30分,新加坡召开由副总理兼内政部部长张志贤、内政部第二部长易华仁、警察总监黄裕喜和副警察总监拉惹古玛主持的记者会,将事件定性为“持武器的严重骚乱”。新加坡政府高官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安抚外来客工、慰问应急处突力量。凌晨3时许,总理李显龙在facebook留言,誓言将全力追击肇事者,让他们受到法律制裁。当日,总统陈庆炎和多名内阁部长也留言呼吁大家保持冷静,不要散播谣言。9日下午,李显龙向媒体发出声明,宣布内政部将成立调查委员会来彻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呼吁国人保持冷静,向警方提供任何相关信息、照片或视频,祝愿受伤警员早日康复。11日,外交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用淡米尔语与约40名印度籍客工进行了约半小时的对话。在圣诞节前夕,李显龙到警局与38名在前线处置骚乱的内政团队人员进行早餐交流会,提振他们的士气。
二是将事件定性为孤立事件,呼吁社会保持冷静。新加坡540万总人口中有100万外籍劳工,主要从事建筑业、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不少人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中国。骚乱发生后,有人在网上批评外来劳工,发表排外或针对种族的情绪化言论。对此,新加坡官方呼吁民众秉持负责任和平和的态度,不要煽动排外情绪抹黑所有外籍劳工。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张志贤严厉谴责滋事者的行为,确保警方严厉公正调查,呼吁民众保持冷静。12日,李显龙结束对韩国访问前接受随行记者访问时表示,“小印度骚乱”是发生在一个地方的孤立事件,人们不能因少数客工暴乱而认定所有客工都有问题。14日,李显龙在东盟―日本40周年纪念峰会后,针对有人猜测骚乱发生的深层原因是客工普遍遭苛待时强调:“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客工遭苛待。这起骚乱属于突发性质和局部性。迹象显示酒精是导因之一。”
三是有力回击和澄清国际媒体的不实报道。骚乱发生后,印度SunTVNetwork电视台进行了错误报道,新加坡驻印度最高专员立即致函交涉;电视台在10日晚上7时的黄金时段新闻报道中播放了事件的正确版本。18日,新加坡驻台北商务办事处针对台湾中天新闻台《新闻龙卷风》节目,就骚乱所作的不实报道发表声明,指节目内容具误导性。28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有关骚乱是因外籍劳工不满薪资和居住环境所致的报道,30日又在《国际纽约时报》重新刊登。新加坡驻美国大使致函报社阐述新方观点,但《纽约时报》却并未刊登这封信函。对此,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14日发表声明,批评《纽约时报》的做法。
独立调查: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骚乱刚一结束,事件的调查工作便迅速跟进。警方在骚乱后展开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动员500多名警员展开调查。调查人员在全岛各地,查问了将近4000名客工,420人被带回警局协助进一步调查。因骚乱最初由一名客工遭巴士碾死而引发,警方就调查结果慎重其事,决定委任一名独立专家重组车祸经过,以提供多一方的意见。
鉴于事态严重,骚乱隔天,李显龙下令内政部成立调查委员会,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13日,由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部长及内政部部长张志贤委任的调查委员会成立。调查委员会数次开会商讨听证会的工作,包括对部分证据进行审查,在57名涉案的客工遭遣送回国前与当中20名涉案客工进行面谈,与警察部队、民防部队人员、小印度的居民和店主以及涉及意外的巴士司机和协调员面谈等。事件调查将全程接受国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调查委员会宣布将在2月19日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公众在听证会上陈情或者供证,调查结果将在听证会上呈堂。
在调查工作紧张有序开展的同时,一系列临时性或长期性的改进措施已开始采取。针对骚乱的发生,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维持安全与治安的临时性措施。例如,因当晚很多闹事者都喝了酒,当局怀疑酒精是肇祸原因之一。因此,新加坡政府宣布实施禁酒令,规定小印度每逢周末、公共假日和公共假日前夕禁止公众在公共场所饮酒;在售酒方面,餐馆、酒店、酒吧和咖啡店等场所周末能售卖酒精饮料,但顾客只能在店内饮用,不允许外带。新加坡当局检讨了小印度私人巴士载客服务,发现一些客工宿舍离小印度较远,往来载客时间长,陆交局决定逐步增加巴士数量。同时,新加坡也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外籍员工的归属感、提高社会公正水平、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等根本性问题。例如,政府已责成由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尚达曼领导的跨部门委员会,负责探讨客工群体对新加坡人的影响和客工福利两大课题。
钟开斌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