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于光远先生的接触并不多,只是在老同志聚会上一起吃过两次饭,当时有李锐、胡绩伟、何方,朱厚泽等。于老很平和,看起来非常乐观豁达。别人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他却表现出怡然和悦的神态,举重若轻的样子,他也很少发言。后来从网上了解到,他1975年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但是他很务实,并不受意识形态禁锢,不受马列主义的束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的那篇著名讲话,手写提纲就是于老起草的。 从1981年起,他又利用参与讨论中央文件的机会,多次主张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写入中央文件,他的意见,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想共产党的一些老同志,或者是叫他们“古典的”共产党员,或者是“两头真”的共产党员,他们不受意识形态的禁锢,还是从实际出发,率先解放了思想的,于光远先生就是其中主要者之一。
这次会上我也思考了两个的问题,第一,是理论催生实践,还是实践产生理论?
稍有社会常识的人都会认为一切理论的产生应该源于实践,是实践产生理论而不是理论出实践,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学者们都在致力研究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研究古代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的思想,想用它们指导当今的社会发展方向。为什么用古人的观点来指导现实问题呢?为什么用死人的理论来解救活人?6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用上世纪意识形态的东西来套现阶段的社会形态,我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无产阶级,是我们制造了一个无产阶级;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是伪问题。因为“资本”没有主义,资本只是一种经济形态,社会离不开资本。资本带来的问题只是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是官僚的手里,还是平民百姓手里;“社会”也没有主义,它就是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按自然规律运行。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所有的问题从下面暴露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下面,但是钥匙却在上面。也就是说,如果一切从实际出发,上面把钥匙交给下面就好了,这就是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用古人的理论解决活人的问题。
孙大午 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
此文是孙大午在中国民生研究院、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举办的于光远追思会暨于光远经济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