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三十讲》的第一讲,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这一讲开头第一段给出了一个非常精炼的概括,我把它总结为:“两个进”“三个最”和“四个是”。具体来说:“两个进”,就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三十讲》是这么表述的:“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从党的指导思想向国家指导思想的转化,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最”,这是从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来说的,《三十讲》是这么表述的:“这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四个是”,这是从这一思想整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讲的,《三十讲》是这么表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下面,我们按照《三十讲》的四个逻辑层次来具体分析。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一切划时代的思想,都是基于时代需要而产生的。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响应时代呼唤的伟大理论创造,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面,我们就从新时代、新阶段、新变局、新考验这四个方面分别来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关系全局的战略定位。所谓时代,是指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整体状况对社会发展划分的特定阶段,它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基本矛盾和发展态势,是我们确定战略、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客观依据。新时代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是当代中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里讲了五个“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怎么理解新时代?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的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来把握它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三十讲》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之“新”作了三方面的概括:第一,新时代之“新”,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标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第二,新时代之“新”,在于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时代特点,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新时代之“新”,在于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在当代中国的新实践新发展中顺势而成的。(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执着追求,深刻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所谓“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有人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20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20多年过去,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大增强。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从思想层面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可以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担当和探索,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威胁持续蔓延。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过去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感到迷茫,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感到迷茫。面对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显著增强,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等理念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赢得广泛理解认同。可以说,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也正在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的。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十八大以来党所经历的深刻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一个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不容易,进行自我革命更不容易,而不进行自我革命就必然被历史所淘汰。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分析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带领全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2017年10月,中纪委、中组部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相关情况时指出,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5.8万人。五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43人,中央纪委委员有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共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努力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共追回外逃人员3453人。“打虎”“拍蝇”“猎狐”力度空前,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全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十讲》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掌舵者、领路人,作为大国领袖、人民领袖,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核心内容。简单地讲,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就是“8个明确”和“14个坚持”。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党的十三大起,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题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比如,强调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从历史维度、政治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历史表明,改革开放之前总体上是欠发展时代,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但问题更多的时代,是两个发展阶段、两个发展层次上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前30年探索卓越,但遭遇重大挫折;后30年成就巨大,但问题引人注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比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四个走出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从改革开放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溯到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这样一种大视野、宽视角,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比如,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刻反映了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认识成果、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实践也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比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以说,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制度维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维度。当然还有很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们立足广袤国土、聚合磅礴之力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理论支撑。2.“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8个明确”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8个明确”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国目标结合起来,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总任务;直面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了完成总任务必须解决的突出矛盾问题;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自信”统筹起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框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了与总任务相辅相成的改革和法治两翼;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了完成总任务的军事力量保障;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了完成总任务的外部环境保障;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了完成总任务的根本政治保证。“8个明确”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深层动力、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战略步骤、力量支撑、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支撑起这一思想宏伟大厦的整体框架。“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那么,“8个明确”和“14个坚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8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从结构和逻辑看,第一条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体现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贯穿着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逻辑。“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都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任何一个理论要被人所信服,既要能够回答时代课题、指导推动实践,又要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品质和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样一种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科学理论,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着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信仰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我们经常形象的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这一理论品格,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度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着真挚人民情怀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科学把握了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起点: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八个更”。“八个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立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两个牢牢把握”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了“三个牢牢”: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从“我们的奋斗目标”到“三个共同享有”,从“两个牢牢把握”到“三个牢牢”,再到“千家万户都好”,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整体发展,必须与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形成高度契合,必须与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实现自身利益和价值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内在关联。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政党与群众的关系的时代真谛,揭示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的时代真谛,以及人民对国家确立起牢不可破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时代真谛。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这一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高度自觉自信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觉自信都是其鲜明的内在禀赋和精神特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自觉自信,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自觉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光明前景的自觉自信。正是有了这种高度的自觉自信,这一思想才有这样的大气魄、大视野、大格局,才有这样的理论成熟、战略定力。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鲜明问题导向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理论的动力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这一思想是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勇于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无畏担当精神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对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管党治党的担当、对美好世界的担当。这种担当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性:第一,是一种现实的担当,扛起一代人应当扛起的责任;第二,是一种无私的担当,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第三,是一种无畏的担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正因为有了这种担当,这一思想才具有了强大之势、浩然之气。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深刻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从根本上引领了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指出,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三十讲》列举了12个方面的创造性成就,比如,创造性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党的全面领导大大加强;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革命性锻造;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创造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搭建完成;创造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开辟新格局;创造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性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动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创造性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战略方针,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等等。下面,我们就“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革命性锻造”作一个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的许多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全面强化党内监督,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取得这样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定盘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价值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影响长远的,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加充分彰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基于对这一思想科学真理性、宏观战略性深刻认识作出的历史抉择。这一思想着眼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比如,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三大攻坚战每一个都将是硬仗。比如精准脱贫,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属于脱贫攻坚“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三个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必须把这一思想作为强大武器,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走好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事,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归结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关系,就是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这是新思想与新时代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进程,二者相生相成、共进同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随着社会实践进一步生动展开、不断拓展,这一思想将持续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完善。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毛泽东同志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作为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带领全国人民步调一致向前进,引领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看到,意识形态领域“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复杂交错的局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破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读和歪曲。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告诫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政治责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创造性、人民性的重大论断,廓清了一系列大是大非,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上旗帜鲜明、正本清源,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旗帜,全党思想上精神上就有了鲜明的时代标识,党的团结统一就有了思想根基、“共同语言”,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就有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文化自信力,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指引、行动遵循,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科学指南,以这一思想为指引的中国人民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性质和我国国体的内在统一,筑牢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这一思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实现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中国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13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中国梦这个重大命题,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了我们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方位,科学规划了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战略步骤,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强调要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和自觉遵循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承载着中华文明再创辉煌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吹响了全党全国向民族复兴进军的号角,照亮了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饱含着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世界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恢弘视野、战略思维,鲜明提出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性,着力把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构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独特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深刻凝结着当代中国对人类更好未来的艰辛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领导人民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成为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思想之旗,成为凝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之魂。这一思想是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最新成果,也是继续推进“两大革命”的科学指南。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刚健的步伐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施红:2019年经济工作怎么做
下一专家观点:袁振龙: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维护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