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才是我们共产党人要常读常悟的“真经”,它最集中、最原汁原味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当初为什么出发、向哪里出发,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怎么来的。了解和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原理,才能深刻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和走向,防止忘本和走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离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搞不出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而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更搞不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际哪头不通都不行,不懂理论、不懂实际、不懂结合,都搞不出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美好生活。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领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在改革开放已经走到40周年这个“不惑之年”的今天,悟透这个理论逻辑,才不会迷失方向、腐败变质;才不会让历史周期率重演,才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稳致远、终成正果。革命导师恩格斯,是马克思的革命战友、思想挚友、生活密友,被马克思称为“第二个我”。他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本真正的“大家真书”,正文翻译成中文只有3万多字,浅读一个晚上、深读三个晚上差不多就能读完。这是领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必读书,这是很有文采、好读好懂的马列经典,马克思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经典著作?它是怎样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启发和帮助呢?一、一本特点鲜明、入门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1.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斗争性的体现。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面对矛盾和困难、风险和挑战,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生存和发展。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攻击,面对小资产阶级习惯势力的羁绊,马克思主义不能不奋起斗争。(1)170年前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批驳了资产阶级舆论对共产党人的种种污蔑,也批判了各种反动的、保守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在破与立的结合中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共产主义政党正式诞生。从此时起,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特别是工人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成立了以马克思为灵魂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标志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争取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达到新的水平。但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经过巴黎公社的失败和第一国际的解散,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时期;同时,经过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这时,欧洲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手段收买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分子,培植自己的代言人,掀起各种错误思潮,向马克思主义发起挑战。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者从工人运动内部歪曲、诋毁、篡改马克思主义,瓦解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作用,消解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柏林大学讲师杜林博士正是这些错误思潮的典型代表。1871年至1875年间,杜林先后发表三本大部头著作,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唯心主义先验论、庸俗经济学和冒牌社会主义学说,“这三支论证大军被调来攻击所有前辈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特别是马克思”,扬言要用他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来一次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变革”。这件事发生时,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两派刚刚合并,正需要统一成一股强大力量,而杜林散布他的荒谬理论,准备在他的周围建立一个宗派,形成未来政党的核心圈,以破坏工人运动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当时,杜林不仅突然宣布自己改信社会主义,而且以社会主义的“行家”和“改革家”自居,向公众推出一整套详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完备的社会改造计划,因而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蛊惑性。一时间,严重误导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造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弥散,不少青年崇拜杜林,信奉起杜林主义;甚至,当时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改称社会民主党)的一些领袖也看不清楚,一度被杜林的“理论体系”所迷惑,还写文章在报刊上公然吹捧杜林,把杜林看成是虔诚的社会主义者,给党内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这就危及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2)面对杜林等人发动的挑战所带来的严重形势,恩格斯毅然“亮剑”,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必须应战,把斗争进行到底。”为了回击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消解杜林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危害,清除杜林思想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从思想上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也为了让马克思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资本论》,在党的领袖李卜克内西的直接建议和马克思的积极支持下,恩格斯毅然放下手头正在做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立即着手写书批判杜林的荒谬理论。从1876到1878年,恩格斯用了两年时间创作和发表了系列文章,完成了《反杜林论》一书,不仅彻底批判了杜林学说,消除了它的有害影响,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各种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各部分基本原理。恩格斯有破有立的论述,产生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巨大成功: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推动了欧美主要国家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克服了思想混乱、端正了指导思想、明确了行动方向,促进了19世纪80、9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新崛起,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就是将《反杜林论》这本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中最重要的三个章节摘编改写而成的,是批判冒牌社会主义错误思潮的理论斗争成果,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的创新成果,也是集中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理论建设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斗争中创新发展的规律。恩格斯深有体会地说:“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马克思曾谈到,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斗争”。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毛泽东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名言,也说过自己读《共产党宣言》只取其四个字,就是“阶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还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不敢于、不善于对错误思潮斗争,马克思主义写进了宪法也会发生被边缘化、空泛化的现象。2.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反杜林论》作为一部学术性著作,从理论上全面揭露了杜林主义的浅薄、荒谬和危害,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作为重大理论斗争成果的学术性著作,还不适合直接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普及,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学术理论的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1)为了在普通工人群众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消解各种空想的、保守的、反动的、冒牌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群众中的有害影响,应法国工人党革命派领袖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引论里的“概论”和第三编“社会主义”里的第一章“历史”、第二章“理论”这三章抽出来,经过修改独立成书,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于1880年在法国的《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连载,随后出版法文单行本,书名是《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法文版在说法语的国家,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受此鼓舞,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提出用德文出版,以扩大在群众中的宣传,经作者同意,出版了1882年德文单行本,书名就是后来通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这本书中,为了让学术性著作适合群众阅读的需要,恩格斯对《反杜林论》中的原文作了28处补充和修改。形式上,删改了一些不必要的外来语,只留下工人群众已经熟悉的外来语。特别是,作为重点的正文第三章篇幅相对较长,为了让工人群众更好掌握,在结尾部分对这一章增写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述,使读者对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目了然。内容上,由于概括了工人群众的一般生活条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工人群众比所谓“有教养”的资产者更容易理解;考虑到那些所谓“有教养的”读者由于自己的眼界对社会主义的惊人无知和巨大误解,恩格斯还加上了许多说明,以扩大读者面。(2)这本书中文单行本由“四言三章一附录”组成,即前言、序言或导言四篇,正文三篇,附录一篇。全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联系实际、关注大众,理论性、针对性和可读性都是很强的。“四言”部分:便于读者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精神实质。1880年法文版前言,实际上是马克思为读者写的作者小传和简要书评。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恩格斯特别谈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就是说它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创造。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介绍了德文第一版出版以来的积极反响和第四版的修改情况。1892年英文版导言,是一篇有丰富理论内容的重要文章,曾以《论历史唯物主义》为题单独发表。恩格斯指出,“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恩格斯十分精炼地概括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恩格斯运用自然科学的成就证明了世界的可知性,批判了不可知论企图为宗教辩护,阐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运用唯物史观重点考察了英国资产阶级从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宗教走向提倡宗教反对唯物主义、从革命走向反动的历史演变,揭露了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愚弄和毒害无产阶级的险恶用心(说什么要拯救社会“必须为人民保存宗教”),指出宗教救不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潮流势不可挡。正文部分:“文”与“题”高度一致,三章内容与书名关键词一一对应,条理清清楚楚,层次明明白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书名中有四个关键词:“社会主义”、“空想”、“科学”、“发展”,正文内容就是围绕“社会主义”依次展开为三章:第一章讲“空想”,也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第二章讲“发展”,也就是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发展到科学,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第三章讲“科学”,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这样,正文三章浑然一体,形成结构严谨而又顺理成章的有机整体,十分便于大众阅读。附录部分:取名《马尔克》,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德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发展前途的重要成果,曾以《德国农民。他过去怎样?他现在怎样?他将来会怎样?》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这个附录对于我们今天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有参考价值。面对欧洲农业在美洲农业竞争下发生衰败的现实,恩格斯提出了一个不靠资本家而实现乡村复兴的办法,主要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继承和创新马尔克(村社)制度,实现小农经济向规模经济的转变、手工农业向机器农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就地工业化城镇化的转移,实际上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指明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正确方向。(3)这本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受到当时党内外的普遍欢迎。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很快被译成波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罗马尼亚文、英文等10种文字,单是德文本就印了4版,版本和发行量超过了其他任何社会主义著作,甚至《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也没有这么多译本。马克思对这本书高度评价,在亲自给法文版写的前言中,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后来列宁也说,它是“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在中国最早翻译发表的恩格斯著作就是这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发表在1912年的社会党刊物《新世界》上。此后,1928年上海创造社出版了朱镜我的中译本,1938年延安解放社出版了吴黎平的中译本,1945年延安解放社又出版了博古校译的中文本。新中国成立后,这本书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选集》《文集》都全文收入,还出版了很多单行本。这本小册子对中国人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社会主义必胜帮助很大。毛泽东一生多次把它列为干部必读书,1920年就列进“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必读书目,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列进五本干部必读书,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列进十二本干部必读书,1963年又列进三十本干部必读书。最近,为响应党中央倡导读经典、悟原理,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人民出版社推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15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就是其中之一,是目前翻译最好的中文版。这本书之所以在当时和后来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是因为它坚持了问题导向、回答了大众疑问,而且是因为它是成熟时期的恩格斯(1880年恩格斯正值60岁,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达到高峰时期)对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学说既系统又简明、既深刻又通俗的总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说服力、影响力、传播力,不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如果说普通读者读巨著《资本论》暂时有困难,那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则是读马列经典必读的入门书。3.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很好的入门书,而且是浓缩版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要求人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分门别类的孤立学问,也不应该实用主义地选择性对待。多年来,由于一些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就把马克思主义切割成三部分,作为孤立的“学问”分别去讲,甚至只讲哲学、经济学中的“有用的东西”,而淡化和回避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讲不清。结果,搞得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要领摸不着头脑。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经济学不过是为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由此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主题、实质和灵魂。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它们是结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恩格斯在这本书的导言中说:“我的对手的包罗万象的体系,使我有机会在同他争论时用一种比以往更连贯的形式,阐明马克思和我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的见解。”到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时候,《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都已发表或写成,马克思主义各部分基本原理已经系统化,恩格斯在这本小册子中,十分精炼地将它们融会贯通地体现在全书正文各章中,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1)正文第一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评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缺陷和贡献,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关于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有一段客观的分析:“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空想。”这显然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以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接着,恩格斯批评了一班思想浅薄的庸人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挑剔、嘲笑和攻击,在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同时,以唯物辩证的观点热情肯定和具体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例如,圣西门发现法国革命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斗争,他主张“人人应当劳动”,提出政治应当是关于生产的科学,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傅立叶提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他把人类的历史分为蒙昧、野蛮、宗法、文明四个阶段,揭示了处于文明时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本质,说它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在不断制造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贫困竟然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同最响亮的词句相对应的到处都是最可怜的现实。在欧文看来,新的强大的生产力,提供了改造社会的基础,大家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只应当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不能仅仅让个别人发财而让大家受奴役,他还认为,工人合作社的创办已经在实践上证明,无论商人或厂主都不是必不可少的人物。这些天才思想从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创立提供了养料。尽管如此,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总是把社会主义当作理性和正义的体现,把希望寄托在极少数的天才人物身上,结果,社会主义在各学派辩论的激流中,逐渐变成折中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所以,恩格斯指出,为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2)正文第二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伟大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作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把社会主义置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一门科学。这一章主要是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恩格斯概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历程: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讲到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再讲到近代唯心主义的辩证法,然后在吸收前人哲学成就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思维方式从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变革,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历史完成了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变革。摆脱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种旧思维方式的束缚,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结果有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恩格斯说,面对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规模阶级斗争的爆发,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的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当时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知道任何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而且根本不知道任何物质利益”。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样,“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来研究社会主义,就必然要研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结果又发现:“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的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商品市场上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他的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种劳动力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对这种劳动力的支付要多;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由以积累起来的价值量”,这样,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剩余价值理论被提出来了。运用哲学上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上的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发现,来重新研究社会主义,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就转变为现在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说,以往的社会主义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现在的社会主义被看作历史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以往的社会主义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斗争的经济过程和从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这样,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消灭私有制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消灭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和理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有机整体。(3)正文第三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问题的原因,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到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不断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示的这种研究方向,恩格斯分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同封建制度发生冲突,结果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可以自由发展的自由竞争等社会制度,让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这种新的生产力,又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冲突,爆发了新的更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提出了资本主义何处去、无产阶级怎么办的时代问题。而科学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新的实际冲突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深受其苦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不过是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寻找解决这种矛盾冲突的手段,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门科学,而不是没有科学基础的什么空想。马克思主义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生的,也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活的,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资本主义何处去、无产阶级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要回答的时代问题。研究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答这个时代问题,就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规律,就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中研究和发现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和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形成了消灭私有制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以问题为导向、完整准确地而不是断章取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其要领,才能取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经”。重新温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经典,一定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新的体会和认识。二、一本集中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讲完了正文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正文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后,恩格斯接下来以正文第三章为全书重点,具体而严谨地探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集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这门科学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起点,以资本主义何处去、无产阶级怎么办的时代问题为导向,首先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诞生,接着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怎样诞生,最后科学预测了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从而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十分清晰、十分严谨的理论逻辑。1.这本书,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诞生。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诞生,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按照严密的逻辑关系将这个过程依次展开为6个环节或6个层次: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生成——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表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危机——资本主义的矛盾怎么解决——资本主义自己无法解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1)资本主义生产之前的中世纪,普遍存在的是个体生产、个体占有的分散的、小规模的、简陋的个体小生产。恩格斯说:“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的强有力的生产杠杆,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承担者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过去的个体小生产,其特点是,它是生产资料共同使用、生产产品共同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存在的历史价值、历史合理性,正是在于它不断淘汰个体小生产、不断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这是一种先进生产力,但同时,一种深刻的矛盾也由此“与生俱来”、“相傍终生”、“至死方休”。这个矛盾就是,个体小生产变成了生产资料共同使用、生产产品共同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但是,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的占有方式却没有同步变成社会共同占有,还是私人占有,只不过由个体小生产者占有变成资本家占有。这就造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不相容性。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这种不相容性、这种冲突必然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来,由萌芽形式变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2)恩格斯讲资本主义矛盾运动有两种表现。在普遍的个体小生产环境下,最初的雇佣劳动还是一种副业、一种临时办法(不时出去打短工的农业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几亩地,不得已时单靠这几亩地也能生活),外出打工表现为打零工、打短工。但是,资本主义这种有组织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比分散的个体小生产优越得多,个体小生产一遇到资本家组织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个体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就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就会不断地被淘汰、被打败,除了被资本家雇佣没有别的出路,原先暂时的雇佣劳动者就变成了终身的雇佣劳动者(作为生活故园的农村再也回不去了),社会成员开始逐渐地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新分化组合:一部分变成剥削人的资产者、更多的变成被剥削的无产者。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这是一种表现。最初的商品生产者“谁也不知道,他的那种商品在市场上会出现多少,究竟需要多少;谁也不知道,他的个人产品是否真正为人所需要,是否能收回他的成本,到底是否能卖出去”,这就形成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一旦出现资本家把大量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集中在工厂中进行有组织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资本家这种更大规模、更具策略性、更有竞争力的商品所有者,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日益加剧,仿佛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被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恩格斯说这是“劳动场地变成了战场”。这样,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就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这是另一种表现。(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这两种表现形式中运动着,毫无出路地处在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当中。在动物世界般的、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都取决于生产条件的优劣,死亡威胁变成了一种强制性命令,迫使每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而机器的改进造成了人的劳动的过剩,按照资本家的私利,这种机器的改进和劳动的过剩,不能转化成劳动者的自由发展时间,而是造成了处于失业状态的产业后备军。产业后备军的存在成了资本奴役劳动的有力工具,既可以把工人随意召来和任意抛去,又可以使在业工人过度劳动甚至“过劳死”而无力反抗。这样,机器这种劳动资料不断地剥夺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工人自己制造的机器又制造了自己的失业和贫困。机器的这种资本主义运用方式,造成财富在一个极端积累、贫困(以及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道德堕落)在另一个极端积累的社会两极分化,带来了社会对抗、社会沉沦等社会危机。恩格斯说,期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另一种产品分配。无政府状态的竞争,不仅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以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而且迫使资本家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但是,由于贫富两极分化的存在,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低下,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扩张的能力与生产的扩张能力相比要弱得多,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而且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决之前,会一再爆发、周而复始。恩格斯对此有一段精彩的刻画:“步伐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恩格斯说,“自从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蛮程度不同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4)资本主义的矛盾怎么解决呢?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异常剧烈地爆发出来,冲突达到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这就是说,生产按照社会化方式进行,交换却按照资本家私利进行,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化生产就要让以资本家为利益本位的交换进行不下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制在它自己创造的社会化生产的压力下失灵了,就是说,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动力都过剩了、闲置了,无法通过交换让它们结合起来变成资本继续进行社会化生产了。社会化大生产这种生产力的社会本性要求摆脱加在它身上的资本属性,解决矛盾的方式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本性,否则就会遭到危机的不断惩罚,危机中不仅无产阶级生活艰难,资产阶级也不好过。(5)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本性对其资本属性的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就是说不断扩大资本的规模和范围,提高资本对社会化大生产的驾驭能力,表现为资本采取股份公司、同业“托拉斯”、行业垄断、国家财产(国有企业)的实现形式。这样一来,资本家原先的经营管理职能就由各大企业中领工薪的经理人员来执行了,资本家越来越“脱实向虚”,除了拿红利、剪息票、在股票交易所里进行投机以相互争夺彼此的资本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社会活动了,成了对社会没有实际贡献的多余的人,恩格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初排挤工人,现在却在排挤资本家了”。但是,资产阶级不会自己消灭自己,只会改变资本的实现形式,不会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大公司还是资本家的公司,国家只是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为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外部条件不受侵犯提供服务。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国家占有这个顶点,到了从量变转向质变的关节点。生产力归资产阶级国家占有虽然还不是冲突的解决,但包含着解决冲突的手段和线索:把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占有变为无产阶级国家代表全社会占有的客观趋势清晰展现。(6)不管资本的实现形式如何,只要还是资本占有生产力,就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的冲突。恩格斯说,要在事实上而不是形式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就是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变资本占有为社会占有,而社会化生产为了资本的利益归资本占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为了社会的利益归社会占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总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诞生。社会规律也像自然规律那样,一旦我们正确认识了它,并按照规律自觉地加以运用,就会造福人类;否则,就会造成祸害。就像火没有被正确认识和运用,就会带来火灾一样,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不被认识、不被承认、不能用社会占有适应它、却用资本占有束缚它,就会带来经济社会危机、带来盲目的破坏。而“它的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从魔鬼似的统治者变成顺从的奴仆”,随着社会占有生产力,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就会被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完全自觉地用来为社会服务(比如,到那时,今天的机器以及智能化的无人工厂、无人超市不是用来排挤工人,而是用来为劳动者创造自由发展时间)。2.这本书,根据资本主义的具体条件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怎样诞生。社会主义必然诞生,那么社会主义怎样诞生呢?怎样完成社会化生产从资本占有到社会占有的变革,从盲目起作用到被自觉运用的变革,总之,怎样完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变革呢?恩格斯根据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需要和可能,提出了社会主义诞生的根本途径和主客观条件。(1)社会主义诞生的根本途径,包含谁来变革、怎样变革、变革什么三个要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生产这种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代表者,却不是社会化生产的占有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成无产者,从而造就了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种变革的力量”。就是说,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既得利益阶级、统治阶级,不可能自己消灭自己;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规模极为庞大的无产阶级,蕴藏着火山爆发那种巨大能量,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充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主体,谁来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恩格斯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至于怎样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本身已经提供了手段和线索。资产阶级为了对付一再剧烈爆发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调整资本实现形式,直至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财产或国有企业,国家出面干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就到了要发生变革的顶点。恩格斯说,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变资产阶级国家为无产阶级国家,也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不知道首先依靠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却单纯寄希望于社会上层搞慈善救济或者搞工人合作社,是没有出路的,永远得不到解放。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是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但还不是革命的最终完成,还要继续革命,要利用这个政权以社会的名义占有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使之成为国家财产。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使生产资料摆脱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本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实现。完成了这个实质性、根本性、基础性变革,再通过继续革命形成和展开一系列社会主义的新特征、新面貌。(2)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矛盾危机不断激化,是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对于空想社会主义来说,“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它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因为绝对真理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派别的头脑中。”但是,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来说,“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占有之所以能够实现,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同正义、平等等等相矛盾,也不是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这些阶级,而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社会划分为阶级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所以,“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地位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成为发展的障碍”。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判断“这个阶段现在已经达到了”。资本主义危机的一再发作表明,社会化生产的扩张撑坏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把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3)社会主义的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被无产阶级广大群众所掌握,是社会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恩格斯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也就是说,既要通过深入研究、打造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理论武器,又要(像恩格斯写这本书一样)通过广泛宣传、实现科学理论的大众化,使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掌握理论武装。无产阶级要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必须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和误导,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通晓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诞生的信念意志,遵循社会主义怎样诞生的途径条件,掌握社会主义什么样子的探索方向。3.这本书,根据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科学预测了社会主义什么样子。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换句话来说,社会主义就是为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为克服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而生的,而“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社会主义什么样子,可以根据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根据消除这种弊病的手段的萌芽形式,进行科学预测。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什么样子的预测,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特征和一个最高境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生活资料个人占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资源充分节约;无产阶级掌管国家,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社会生产满足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调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发展;人成为自觉自主的自由人,实现了人类解放。(1)社会化生产归资本占有而不归社会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全过程,不断推动着资本主义从产生到发展到灭亡,既是战胜个体小生产的优势所在,又是造成两极分化的社会危机和周期震荡的经济危机的总病根。用来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社会主义,必然实行社会化生产归社会占有。恩格斯分析,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质相适应。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恩格斯预测,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将“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显然,共产党所讲的“共产”并非一切财产都是公共占有,而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个人占有生活资料。(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生产停滞状态持续几年,生产力和产品被大量浪费和破坏;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不允许生产资料发挥作用,不允许它产生的生活资料满足工人的生活需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它没有能力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而随着社会占有生产力,生产者就会完全自觉地运用社会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使之成为生产本身的最有力的杠杆,生产力将不断地加速发展,使之获得充分发展、高度发展。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的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这种社会占有,还由于消除了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挥霍,而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生产发展而资源节约的社会。(3)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财富和贫困向两极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而资本主义的国家,“只是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资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组织”,本质上都是资本家的国家。通过革命,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没有个人能够占有生产资料。这就造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逐渐消失,作为阶级统治的国家自然逐渐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4)资本主义生产中每个工厂企业日益加强的组织性,不断加剧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企业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无政府状态的商品生产将被消除,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将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今天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得按照社会需要进行有计划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更加充分,只待社会制度上的变革和进步。(5)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改进不是造福工人而是排挤工人,由此造成的产业后备军,把工人牢牢地“钉在资本上”;工人“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创造出的剩余价值又转化为奴役自己的资本;社会只是为少数人的富裕而生产,财富和贫困向两极积累;经济危机期间,生产资料、工人都过剩了、闲置了,它们的资本属性不允许它们结合起来发挥生产作用,不允许工人劳动和生活。随着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6)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五个基本特征有一个不断强化和发展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这个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境界。首先,人类停止了无政府状态的个体生存斗争,从动物世界般的丛林法则中摆脱出来,也就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其次,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们对立,人们将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使之听从人们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将成为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人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总之,“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就是说,人们实现了自觉的发展、自主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实现了人类解放。三、一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重温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从社会主义50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六个时间段”壮阔而曲折的发展历史。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总书记又从中华民族500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五个得来的”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取得的。这两个“1·5”讲话,有助于我们从社会主义500年和中华民族5000年的结合上把握这个主题。可以说,社会主义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500年奋斗,中华民族经过了5000多年执着追求、传承发展、艰苦奋斗,才“修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社会主义和中华文明这两大潮流的交汇融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两大逻辑的辩证统一。如果说,离开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那么,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显然,重温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特别是领悟这本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经典论述,有助于我们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源头上深刻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1.这本书,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社会主义必然诞生的客观趋势和社会主义怎样诞生的客观条件,中华民族要摆脱落后、实现复兴,赶上甚至引领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就必须既要牢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走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必由之路,又要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受恩格斯这本书的启发,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1)从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根和源来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在正文一开头,就给人们指出了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这表明,社会主义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结合而不断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启蒙思想,拿这种思想所描绘的理性王国来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残酷现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书中有很多生动而深刻的描写: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是资产阶级自由发展的国家,许诺的和平变成了无休止的掠夺战争,财产自由变成了小生产者失去财产的自由,贫富对立并没有化为普遍的幸福反而更加尖锐,商业日益变成欺诈,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现金交易成了社会的唯一纽带,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理性王国”变成了“悲惨世界”),“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于是就出现了要求真正地、彻底地贯彻启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同情早期无产者生活状况、反对剥削要求平等的空想社会主义。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又是空想社会主义,面对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比如当时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这个新的事实,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讲的慈善、阶级合作那一套根本行不通。社会主义需要根据新的事实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于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支撑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此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反映了不断发展壮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则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矛盾(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阶级矛盾仍然存在和不时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低水平的社会化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必须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造,由此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由于主要矛盾进一步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理论之源和现实之根:这个理论之源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现实之根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特别是主要矛盾的再次转变)。因而,这就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来理解。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即使从私人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发展到由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占有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也不能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国家取代资产阶级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生产者自己联合起来进行社会化生产,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自由发展。同时,恩格斯还告诉人们,这种社会化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社会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全面发展“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就是说,社会主义在高水平上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社会化生产来支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世界历史的视野。没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就没有资本主义从其核心地带向其外围地区的侵略扩张,就不会有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就不会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其外围地区的最先突破。在近代以来的由资本主义少数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广大“列弱”构成的世界格局中,苦难深重的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下、在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的影响激励下,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同时,中国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地区,而不是处在其核心地带,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走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而不是以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起点搞社会主义的。面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社会化生产水平高而中国社会化生产水平低的局面,干社会主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尽快发展社会化生产。那就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优势、通过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这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起点不同,在低水平的社会化生产起点上要建成高水平的社会化生产为起点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在最初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搞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形成以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经济共同发展、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同时运用为主要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是发挥这两方面优势,尽快提高社会化生产的水平(40年的实践也证明,两方面优势比单方面优势确实动力强、发展快),为达到马克思恩格斯讲的高水平的社会化生产为起点的社会主义创造生产力方面的条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因社会化生产起点低而“两结合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逐步达到马克思恩格斯讲的那种高水平的完全的社会主义。所以,要坚持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低水平出发、向高水平迈进。2.这本书,有助于认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怎样诞生的科学回答和对社会主义什么样子的科学预测,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性和中国特色个性的统一。(1)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符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面对国际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高水平生产力的压力和国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对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力,为了大力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高水平社会化生产,除了继续发展和创新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优势(四项基本原则)之外,还要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内外资经济),借鉴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优势,因为社会主义需要发达的社会化生产,而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原本就是取代个体小生产、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这就使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发展空间。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思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发达的社会化生产、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竞争优势、不断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社会主义。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但是,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朝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不断迈进,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而不是背离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朝着资本主义方向不断迈进。不是的,不要误判,不要丢失社会主义的初心。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新阶段发展,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将做大做优做强,向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发展;而内外资经济经过长期发展,终究会生命力耗尽,由社会化生产的推动者逐渐转变为社会化生产的阻碍者、落伍者,而面临危机、破产和向社会主义转变。总之,“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一以贯之的长期发展,将达到马克思恩格斯那种以高水平社会化生产为起点的社会主义;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稳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趋势上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背道而驰、与共产主义渐行渐远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向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不断迈进,而且还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但是,这个“创新发展”,不是通过否定公有制、计划经济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社会主义要有高水平的社会化生产作基础)回答社会化生产水平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通过填补马克思恩格斯未曾料到(比如,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地区首先突破,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和未曾解决的理论空白来实现的。在这些年来的实践探索中,有的地方和领域有时受到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和误导,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无论怎样改革开放、怎样富有中国特色,我们党都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个根本、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方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总结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校正党和国家前进航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决不能本末倒置、犯颠覆性错误。(2)从社会化生产由社会占有来认识。根据恩格斯在书中的研究,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由社会占有社会化生产而不是由资本占有社会化生产。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和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全新的社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个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就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价,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伟大事业各个领域,都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发展,而决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更不是单纯为了物质财富、为了资本利润、为了官员政绩、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发展,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贫富分化、干部腐化、生态恶化、精神退化,造成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以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日益广泛。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这本书,有助于领会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不但需要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条件和主观努力,而伟大的斗争精神、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主观条件。(1)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来领会。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反腐败斗争”以外,“斗争”这个词很少见了。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发展的。恩格斯这本书系统而简明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对当时歪曲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的理论成果。通过斗争,消除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思想混乱,统一了党内思想,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消解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的有害影响,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当时走出低潮、再次兴起。而历史上伯恩施坦、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叛逆,无不助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活力在于,通过改革开放搞“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两手抓”(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以此不断发展先天不足的社会化生产,推动低水平的社会主义向高水平的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同时,这一事业的风险也恰恰在于发展和利用资本逻辑,如果我们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心目中没有马克思主义,头脑不清醒,不知道、不善于发展和利用特定历史阶段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而任其消极性自由发展,也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特别是掌权者)向资本主义方向腐败变质。邓小平早就说过,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我们党现在面临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和“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很多都来自内外资本势力的诱惑、腐蚀、渗透、围猎、挑战;社会上出现的贫富严重分化、道德水平滑坡、文化低俗庸俗媚俗、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黄赌毒黑等现象,以及生态环境恶化,也都与资本的自私逐利本性密切相关;意识形态领域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和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象,也都有其现实背景,决非空穴来风。这就不能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抵制、克服资本逻辑带来的种种弊病和危害,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和革命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朝着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迈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离不开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还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个自觉”、“五个坚决”,要求全党“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来领会。恩格斯说:“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人们把握和自觉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就会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新时代我们党既要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又要勇于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水平,不断从令人盲目困惑的必然王国迈向使人自觉自主的自由王国。探索中难免发生偏向。前些年,有人说共产党夺取了国家政权就应该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就要突破革命思维、不要再讲革命了。实际上,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执政的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是执政的革命党或革命的执政党。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是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但还不是革命的完成,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革命:要发展社会化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要发展公有制,最终消灭私有制;要按照社会目的有计划调节生产,最终消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直至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代之以自主自觉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那种执政了就不要继续革命的论调,是理想信念动摇的反映,实际上从理论上为一些掌权者的腐败变质打气、壮胆、开路。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全新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和新希望,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课题和时代使命,要不断校正前进航向、注入发展动力,使之不偏斜、不停滞、不倒退,必须通过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住、发展好,向着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向着人类的自由王国不断迈进。(3)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来领会。社会主义就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事业,恩格斯在这本书正文最后一段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这就告诉人们科学社会主义是干什么的:一是通过“深入考察”社会主义事业的条件和性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进行理论创造,二是在此基础上为负有这一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提供理论武装,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条件和性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就是说,既创造理论又武装群众。有了这种理论创造和理论武装,才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创新,才有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探索前进。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科学,要传承、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新时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理论创造和理论武装,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执政面临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理论创造。理论创造是用来进行理论武装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时代内涵,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党中央要求全党深入学习贯彻这一新思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向前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就需要这个新的思想理论武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出来的迈向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实践证明,它本身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实践也证明,如果断了源流,如果停在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自己误解之外再加有用心的误导,也是要犯错误的,现实当中忘记初心、背弃使命、迷失方向、走入歧途的大有人在。“温故而知新”,读经典是为了开新局。我们重温革命导师恩格斯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经典著作,了解这本科学社会主义入门书的鲜明特点,学习这本书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领悟这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穿越历史的时代价值,是为了从理论到实践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经典有助于我们深刻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和初衷、方向和前景,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明确我们的事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本来”和“未来”、初心和使命,努力在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中书写幸福人生。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黄延敏: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下一专家观点:莫林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