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孩子提前一年上小学,浙江省义乌市的姜女士托人伪造了两本出生证,将女儿、儿子的出生日期分别从9月、11月“提前”到8月。姜女士在派出所办户口迁移时,被工作人员发现使用假证,目前已被义乌警方处以行政拘留6日,罚款500元。出生证1_副本为让孩子提前入学,家长不惜以身试法,伪造出生证。这和赶在8月31日入学截止日期前进行剖腹产一样,都暴露出当前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有舆论认为,如果放宽入学截止时间限制,将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入学,调整至当年12月31日年满6周岁入学,或者实行5至7周岁弹性入学,由家长自主选择孩子入学时间,那家长的焦虑感就会降低。但是,鉴于我国家长普遍存在“早上学、早成才”的功利心态,即便放宽了入学截止日期,或者实行弹性入学,还是会有家长想尽办法地赶早。近年来,针对我国实行的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家长和社会舆论都建议放宽截止时间限制,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弹性入学。的确,从孩子的身心发育情况看,实行弹性入学是相对于年满6周岁“一刀切”的上学规定的更合理。可以,假如我国实行弹性入学,会是怎样的局面呢?有多少家长会主动选择让孩子7周岁再入学?从现实看,让孩子刚5周岁就入学的家长,应该会占绝大多数,这从目前幼儿园小学化中就可见一斑。取消“一刀切”的入学时间限制,需要家长可以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不然,若我国孩子的整体入学时间提前,那就意味着他们会在更小的年龄,承担与年龄不相符的学业压力。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会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而我国,也早已经不再是需要“早出人才”的大学生严重匮乏的时代。现在社会更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更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家长盲目地让孩子早上学、催赶进度学习,追求成才速度,是拔苗助长,最终会影响孩子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而家长功利与焦虑的教育心态,源于多方面原因:其一,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令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让孩子更有竞争优势,家长都愿让孩子早学一点、多学一点;其二,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神童情结”,有些家长拿孩子考上大学的年龄作为炫耀资本;其三,过去20多年来,一个毫无教育理论支撑的商业性教育口号“不输在起跑线上”,被家长广泛接受。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家长甚至是准家长,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晚几天出生就晚一年入学的实施,认为9月份出生的孩子,打一开始就“输”了。于是,他们选择提前剖腹产、违法修改孩子的出生日期……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修改小学入学时间,而是家长必须转变育儿理念,把关注孩子成长的速度,转为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与质量。而要让家长转变观念,我国必须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教育评价的“唯分数论”与人才评价的“唯学历论”,制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打破它们,建立关注学生个性、兴趣、综合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总之,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作为“人”的成长,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在最适合的年纪接受学校教育,不能只育分数不育人。只有在这种大环境下,实行弹性入学才会成为可能,才不会被功利对待。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谢伏瞻:人民币汇改的进程、成效和经验
下一专家观点:贺文萍: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