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作者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存于《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儒学大师朱熹将《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正之道、不偏不倚。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平衡儒道、内圣外王
儒家强调积极有为,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一者入世,关注社会,一者出世,回归自然。
中庸即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偏不易,戒过勉不及。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
《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哲学提升。
《中庸》的现代哲学阐释即为“度”——适度。
中庸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致中于和,就是天下的“达道”。唯天下之至诚,为能达到协和阴阳的中庸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庸之道,就是融合儒道、化育万物的“第三条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之路。道是规律,原则,形而上的,需要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
标签:金海峰中庸和谐之道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课程大纲:【金海峰】孟子儒士文化课程大纲
下一课程大纲:【金海峰】周易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