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青
专家介绍:李海青,男,1978年1月生,山东滨州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改革问题研究。先后出版《法的信仰——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权利与社会和谐》、《公民、权利与正义:政治哲学基本范畴研究》、《改革攻坚阶段的利益冲突与整合》、《当代中国改革路向》、《民主:权利的缰绳》、《〈共产党宣言〉导读》等专著7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20余篇。所发表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转摘。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2010年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拔尖人才与中央党校强校人才。
【专家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传统文化、立足基本国情、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发展规律,是我们自己通过艰辛探索才开辟形成的。对于这种符合自己历史、现实与国情的道路,我们应该具有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纵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看到,强调新的历史起点、强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重申的一个重要思想。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新阶段与关键时期的基本特征,应一分为二地辩证把握。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对于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成就,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作出了提升与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贯穿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论述精辟、逻辑清晰、立意高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仍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概言之,中国改革现在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决定性阶段,处在继1978年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大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的又一个关键节点:我们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处于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时期;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飞跃的关键时期,改革必须全面深化,发展必须转型升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的:“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二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光荣伟大的使命与复杂严峻的形势,就更需要具有政治定性、明确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在“7·26”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也再次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问题。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传统文化、立足基本国情、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发展规律,是我们自己通过艰辛探索才开辟形成的。对于这种符合自己历史、现实与国情的道路,我们应该具有自信。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科学性。内涵的科学性是道路自信的重要前提。自1978年开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到今天已具有了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内涵。这就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以上内涵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目标与路径、结果与过程的辩证统一,是在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现实性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成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时间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一个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超大型国家,国情如此复杂,体量如此庞大,几十年时间内保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比较顺利地实现了转型与发展,成就如此辉煌,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牢固根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探索中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点上,正如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的,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三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致力于改革的稳步推进与全面深化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必须要稳步推进。所谓稳步推进,意味着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不能从应然原则或纯粹理念出发,而应以现实问题的实际解决为目标和导向,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立足当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改革要稳步推进,还要全面深化。这是因为,改革在今天的系统性、关联性愈益增强,改革各领域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体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结构本身的有机性与复杂性。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专家谈】中纪委十八届八次全会再现反腐倡廉常态化和制度化
下一专家观点:新矛盾”判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