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生
专家介绍:王俊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主任。
【专家谈】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浓墨重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它将深刻影响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密不可分,也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与人民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国外交决策环境和制度创新上取得的巨大进步也促进了这些成绩的取得。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倡议:“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后来所简称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也被写入了当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2014年10月,中国、印度等21个国家共同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决定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11月,中国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要求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与此同时,中国倡议召开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论坛。中国的相关政策倡议要让国际社会接受,需要符合国际社会的广泛需求,“一带一路”正契合了这一目标。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8月访问蒙古国时指出,“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一带一路”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前所未有的重视周边外交的背景下推出的,无论是从已规划的六条经济走廊上,还是从参与国家上来看,周边国家不仅是“一带一路”的起点,也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作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不仅局限于中国周边。以中美合作为例,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上万亿美元的缺口需要投入,而且中美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共同规划与推进“一带一路”符合双方利益。由于“一带一路”侧重于经济合作,这也有利于中美两国首先合作起来,然后带动在安全等议题上的合作,有利于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有了较为积极的改变。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美国还派出代表团与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外交上反复强调应放弃“零和”思维,追求合作共赢。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指出,各国“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从中国政府发布的白皮书可见,随着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的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将逐步落地生根。中国不仅能进一步实现发展,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因此迈向新台阶。这也必然有利于推进全球的合作、发展与繁荣。改革与完善全球治理:参与和引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于2015年10月12日和2016年9月27日,就全球治理问题两次进行集体学习,并于2015年10月的集体学习中首次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还利用各种国际场合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尤其是G20杭州峰会与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6年9月于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形势最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最为多元、各方期待都很高的一次会议。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28份具体成果文件。在发展领域,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在推进全球发展合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贸易投资领域,峰会制定了两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一份是《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致力于扭转全球贸易疲软的态势;另一份是《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填补了全球投资治理领域的空白。此外,在就业、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峰会也制订了多项行动计划。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指出,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是世界经济良性运行的保障,全球经济治理应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在这次峰会上,中国首次全面阐释了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G20杭州峰会成果数量多和分量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在国际上树立起新的“全球标杆”,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中国完全可以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一定领导力。2016年9月3日,在G20峰会正式召开前夕,中美两国共同宣布完成《巴黎协定》国内批准程序,并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递交给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展示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为《巴黎协定》的早日生效注入强大推动力。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亮相全球最大规模非官方经济盛会。此次年会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聚焦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当时全球经济正在低增长中面临着更多意外冲击,民粹主义抬头、反全球化思潮高涨,难民问题严峻、气候变化行动受阻等挑战层出不穷,人们还担忧2017年的种种不确定性。这种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与会本身就是中国对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发出的重要信号。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方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的主张和看法。为落实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也是旨在造福人类和地球的行动清单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9月19日李克强总理亲赴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主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并率先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国对联合国会费承担的比例也从1995年的不到1%,提高到2012—2015年度的5.15%,2016年又增加到7.92%。中国正在用更多实际行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专家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伟大事业向前进
下一专家观点:【专家谈】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