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本报特邀三位代表、专家,畅谈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探讨如何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建言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主持人:过去的五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重大突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老百姓从全面深化改革中有了哪些获得感?郑功成:五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民生领域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改革广度深度,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民生和社会领域,制定并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部际协调机制,使社会救助从单项分割向综合型制度转化;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使医保制度得到优化;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出台有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性文件,扫清了市场与社会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的障碍。这些改革让老百姓的收入持续增长、就业岗位显著增加、疾病医疗等后顾之忧明显减轻,也让政府形象不断改善。迟福林:五年来,改革全面发力、重点突破、纵深推进,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甚至重大突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就是强调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改革领域,市场化改革有实质性进展,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出台了相应的开放文件,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此外,简政放权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外商准入方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不断推进。任洪斌:五年来,国企改革在分类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产监管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增强,改革红利也逐渐释放,企业内生活力明显增强。2016年,我们企业进行了部门职能整合和流程再造,压缩了总部人员,管理效率、效能大幅提高。通过这些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经营更加自主灵活,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明显优化和提高,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2、主持人:怎么看待当前中国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任洪斌: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企业领导者,我们要更加坚定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在新时代要更加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全面创新中实现新发展,同时还要做好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以市场化为导向,继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实现新的发展,着力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向“做强做优做大”迈进。郑功成:改革还在路上,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例如,传统体制机制及其形成的路径依赖仍然深厚,一些政策阻碍仍然存在;深化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失衡的利益格局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法治中国建设还存在着法治意识不强、执法措施及效果还不够理想等问题;民生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迟福林: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这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掣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面对收入分配的较大差距,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通过扭转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收益;提升产权保护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预期。当前,产权制度改革要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步推进,比如尽快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3、主持人: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迟福林:改革走到今天,能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逐步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决定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之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例如,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就需要以破解垄断为重点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开放。任洪斌:对于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来说,良好的制度体系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着力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的土壤,一方面要激励实体企业的创新行为,通过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着力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体系和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开展产品、工艺等多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要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着力引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为振兴实体经济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营造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郑功成:未来深化改革中,要确保十九大报告所确立的思想、理念与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要加快清理现行法律法规政策中有碍均衡、协同、共享发展的内容,将符合新时代发展取向的实践经验上升到法制层面,促进制度的科学化并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行为遵循。要抓住关键领域与关键环节发力,争取事半功倍。以社会保障领域为例,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抓住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来推开,医改的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统一,社会救助制度要真正兜住底线就必须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政策与资源统一起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完整的居家养老政策体系为支撑。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名家视点】教材体系建设是育人育才的关键
下一专家观点:再一次扬帆远行——从新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