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介绍:高善文,男,1971年生,山西临汾人,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博士。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独立董事。其他社会兼职包括: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北京大学北京金融校友会理事等。高善文博士专注于追踪、分析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研判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其言论受到中国机构投资人和财经媒体的密切关注,《人民网》的评论甚至认为其研报能够影响短期的大盘涨跌。高善文博士在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产能周期波动和资产价格变化等领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认识,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高善文博士专著《经济运行的逻辑》,详细介绍了其经济分析的体系和思路。该书成为2013年财经领域畅销书。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高善文博士在2016年7月11日,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和企业家座谈会。会上,姚洋、高善文、刘洪玉等专家和沈阳机床、弘毅投资、优客工场的负责人分别围绕结构调整与需求管理、经济运行与风险、房地产市场、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创业创新谈了观点。
9月初以来,大商品期货价格大幅回落。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开始收窄。黑色、有色、化工等领域价格同步回落。看起来,本轮PPI环比增速的高点已经出现。尽管供应层面的响应并不明显,高毛利暂未驱动企业恢复生产,但需求层面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弱,以及前期补库存力量的消退,可能是驱动近来工业品价格回落的主要力量。未来一段时间PPI环比增速可能回落至0附近。工业品价格和毛利率高位回落,企业盈利的增长应该也会放缓,这将制约期间股票市场表现。与今年早期金融去杠杆冲击时相比,当前流动性较为稳定,市场调整的幅度或许相较此前也更温和。商品价格回落,通胀预期减弱,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使得短期债券市场的表现可能更加积极。但考虑到国内金融去杠杆的影响还在持续,与6月份冲击修复时类似,收益率下行幅度仍然有限。此前的旬报中,为了分离出供给侧、环保等政策的影响,我们将工业增加值数据分为两组行业。一组是受到供给侧影响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黑色矿开采、有色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造纸、石化炼焦、化工、化纤、黑色冶炼、有色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11个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约为1/3。另一组是受到政策影响较小的对照组,包括其余的工业行业。以此观察8月份工业生产的数据,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仍然是受到了供给侧,特别是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受到政策影响的供改行业组,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相比而言,没有受到政策影响的对照行业组,工业增加值增速与7月持平。两组行业工业增速的对比,清楚的显示了供给侧,特别是环保限产对生产的。同期,8月大商品价格急涨,PPI环比增速逼近前期高点,上业利润率水平明显提振。这些表现合并显示了环保政策生产并抬升价格的影响。9月初以来,大商品期货价格大幅回落。9月至今,南华工业品期货指数下跌8.9%。分类看,南华金属、能化指数分别下跌9.0%和8.7%,农产品指数大体稳定。尽管海外原油价格提振,但难改国内能化期货价格颓势。随着商品期货价格的下行,到9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开始收窄,9月中旬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环比0.7%,比上旬环比增速大幅回落1.8个百分点。黑色、有色、化工等领域价格同步回落。从供给侧和环保限产的角度来看,近期政策层面似乎没有松动的迹象。那么为什么此前供给侧会导致价格上行,而近期的商品价格回落如此明显?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6-8月支持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仅有供给侧对生产的,同时还有需求层面的稳定和支持。我们倾向于认为,预期未来内需逐步走弱,以及此前补库存力量的消退,是驱动大商品价格下行的核心动力。市场从交易供给侧,转为交易需求走弱的预期。房地产市场走弱和基建投资的下滑,是国内需求走弱的主要力量。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周期下行之中,这一趋势应该已经得到市场比较充分的预期。进一步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存货的快速去化,和地产企业积极拿地,看起来本轮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下行的幅度不会太大,至少会显著弱于2014年的回落幅度。终端需求以外,对比水泥的量价走势,4、5月份以后,伴随着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回升,存货回补的力量也对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从存货周期来看,这一补库存的力量应该已经趋于结束。9月海外主要经济体PMI数据继续提升,过去2个月中海外主要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增速稳定,这些显示海外经济增长仍然稳定。例如,7、8月份,韩国出口增速仍然保持在19.5%和17.3%;、日本出口增速还略有回升;美国商品出口增速也基本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稳健,外需可能继续对国内经济增长构成支持。综合来看,尽管供应层面的响应并不明显,高毛利暂未驱动企业恢复生产(表现为受政策影响的行业和对照组行业工业增速裂口扩大),但需求层面预期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弱,以及补库存力量的消退,驱动了近期工业品价格的回落。进一步考虑到海外经济延续恢复势头,我们倾向于认为,国内短期经济增长走弱的幅度也比较有限。未来一段时间,随着PPI环比增速逐步回落至0附近,企业毛利率高位回落,相应的盈利增长应该也会放缓,期间股票市场表现也将受到制约。但与今年早些时候的金融去杠杆冲击相比,当前流动性更为稳定,市场调整的幅度或许相较金融去杠杆时的冲击也更温和。中期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延续,行业周转率和集中度的提升,以及国内中长期经济前景的改善,继续对权益市场提供支持。9月生猪价格继续回升,统计局旬度食品价格显示的9月肉禽制品价格环比1.8%,比8月提升0.4个百分点。其他食品类别中,粮食、蔬菜、蛋类、水产品价格环比走弱,进一步考虑到去年9月份食品价格基数较高,预计9月CPI同比增速有所回落。随着大商品价格大幅调整,PPI环比增速开始回落,CPI压力也有所缓和,市场此前预期的经济增长略有走弱的迹象出现,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或有所减弱。今年以来,尽管总体上CPI低位运行,但扣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处在较高的水平,压低通胀水平的力量主要来自于食品和能源价格。历史上中国CPI波动的绝大部分也是来自于食品价格波动的贡献。在国内粮食领域产能过剩和库存压力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比较有限。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2%,比7月提升7.5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10.1%,比7月稍有回落。8月工业品价格的恢复对企业盈利继续形成支持。上游采矿业利润率大幅提升1.7个百分点,中游利润率也有改善,下游利润率大体稳定。企业销售收入稳定,利润率大幅改善,特别是上业利润率激增,这一对比凸显了8月供给侧和环保政策生产并推升价格的影响。9月下旬,季末效应影响市场短期资金利率明显抬升。央行连续净回笼资金,同时财政投放力度加大,市场整体资金面紧张情况并不突出。结构上,非银机构资金偏紧,存款类机构资金状况相对充裕。债券市场上,国债、国开债收益率大体稳定。随着大商品价格的走弱,通胀预期减弱,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使得短期债券市场的表现可能更加积极。近期海外债券收益率逐步走高,但对国内债市的牵引似乎不大。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定向降准、减税等手段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政策的侧重点看起来仍然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针对的目标是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非全面的货币政策宽松。考虑到金融去杠杆的政策仍在延续,如果经济增长不出现显著下滑,货币政策可能继续维持中性偏紧。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继续受到制约。9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接近3%。此前央行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等政策,缓和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一致预期。近期人民币汇率的逆转和美元指数的反弹同样关系紧密。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加息预期再起,美元指数反弹。观察新兴市场汇率指数和NDF市场人民币汇率,两者在9月中旬以来贬值的幅度也基本接近。9月海外主要经济体PMI继续提振,显示全球经济势头仍然良好。美国MarkitPMI初值53,比8月回升0.2个百分点。欧元区PMI初值58.2,比8月继续提升0.8个百分点,、法国PMI均有改善。日本PMI初值52.6,比8月提升0.4个百分点。本轮全球经济的改善,是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的全球性同步扩张。例如,二季度美国P增速由此前的2.6%上调至3.0%。二季度、日本的P环比折年率均为2.5%,国内需求环比折年率分别为4.3%和3.8%,显示内需增长强劲。从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来看,海外经济恢复的势头仍在延续。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积极,消费者对明年收入的预期也依然乐观。随着更多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经济总支出增加,继续支持美国经济的恢复。欧元区6、7月份失业率下降至9.1%,是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中期来看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积极,2017年下半年P环比增速或许可以保持在0.5%左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9月会议上一致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1.0%-1.25%,并将从10月份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美联储重申了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信心。目前,期货市场显示的12月加息概率回升至70%。中旬以来,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提升,美元指数开始反弹,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20 bps左右。欧元区、法国国债收益率也有回升,幅度在10bps左右。尽管经济明显改善,但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似乎仍然偏低。近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股票指数略有回落。商品市场走势分化,高盛工业金属指数回落,能源指数继续反弹。布伦特原油价格接近每桶59美元。飓风对炼油业影响减弱,强劲的季节性需求,美国原油库存下滑,以及美国原油供应增长放缓,合并支持了原油价格的反弹。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茅于轼:信贷管制妨碍“钱尽其用”
下一专家观点:陈雨露: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