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以宁-
专家介绍:厉以宁教授,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关注我们身边的四个变化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提出了我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并围绕农村家庭农场和“城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消费的新思潮和新消费者;怎样确定货币流通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厉以宁认为,中国正在发生人力资本革命,正有一批新的农民、知识分子、年轻人涌现出来。而这些人力资本,正是我们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动力。
变化一:家庭农场兴起、“城归”出现
厉以宁认为,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家庭农场兴起和“城归”的出现两大明显变化,且这些变化均围绕人力资本发生。
“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一场人力资本革命。”厉以宁经过考察认为,最明显的现象是,以往普遍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家庭农场概念正在我国兴起。
在农村考察还有一个变化——“城归”这两个字出现了。
在中国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夫妻两地分居,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有2.6亿到2.7亿的农民工,有4000万的留守妇女,4000万的留守儿童,4000万的空巢老人。客观上也加速了“城归”现象的出现。
在厉以宁看来,人口红利并没有丧失,且劳动力素质也正在逐步提高。厉以宁介绍,现如今,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未来在就业时,出现了与农民和家庭农场合作的现象,大学生出技术负责提升产量,家庭农场只管经营。
厉以宁说,说我们人口红利枯竭了,是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城归”回乡创业,一个蓝领中产阶级正在形成,这是第一个变化。
变化二:信息重组方为创新
对于创新,传统意义上会认为生产要素的重组就是创新,现在则转变为信息的重组才是创新。
厉以宁认为,现在重在创意,有创意就有创新,有创新就有创业。
“年轻人就是中国当前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动力。”厉以宁说,我们身边的变化已经表明了创新驱动在广大领域内正在实现,这是可以想象的。
变化三:消费的新思潮和新消费者
厉以宁说,现在变了,认为经济人是纯理想的。现实生活中都是现实人。因此,现实生活中都是只要求次优选择,因为最优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决策最优都行不通,都是次优选择。
由此,新的消费者出现了。新消费者的决策是次优决策,新消费者是次优人,不是经济人,新消费者有各种满足,而且是可以有替代的。
厉以宁认为,创新驱动一定要研究究竟在创新中我们怎样才能够扩大消费。
变化四:货币量需要考虑近期目标与结构调整
银行的货币流通量怎样才是正确的?又该怎样确定?“现在确定货币量如果仅仅根据经济增长率是不够的。”厉以宁说,国际上也都考虑到不能死守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因为目标是多元的,银行也不能是单一目标。
厉以宁进一步解释称,一是要关注近期目标,失业和通货膨胀,绝不可只顾增长率;二是银行对结构调整同样应该关心,比如在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银行需要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三是要认清社会活力和社会动力才是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
-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茅于轼:中国的企业家是最难受的一批人!
下一专家观点:管清友:人口红利和寻租已消失 金融王气黯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