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松祚
专家介绍:向松祚:男,1965年出生,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人,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业。主要著名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著,6卷)、《张五常经济学》、《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等。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士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及其它多奖奖励。近年来,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日元为什么没能成为国际货币?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也曾野心勃勃想问鼎国际货币,但几次冲刺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失去的20年”以后,这个目标还是可望不可即。日元缘何失败?其中又有哪些教训值得正处于国际化途中的人民币予以借鉴?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在接受专访时,就上述问题分享了他的思考与见解。他山之“失”向松祚指出,历史经验表明,一个货币能否国际化,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经济总量。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日元并没有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这其中原因众多。他认为,首先日本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开放度不够。“日本的金融体系决定了它很难把金融市场变成一个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开放性国际金融市场,这是第一个软肋。”在向松祚看来,第二大问题是日本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覆盖全球的金融机构网络。虽然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央行和银行在全球扩张,但是实际上并未形成一个全球的金融机构网络。“你的货币要全球化,但你在全球却没有那么多机构支持,这不就成了孤魂野鬼吗?”第三个软肋则是语言。向松祚认为全世界金融的语言都是英语,所以导致日元很难变成一个真正的挑战或者取代美元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有哪些机遇?向松祚指出,美国在189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元取代英镑也是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后,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能太着急。“如果人民币真要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货币或者说第二大货币,我认为至少要半个世纪,而且这还要需要中国的改革、经济都能够稳定推进。”“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最主要的机遇就是全球投资者希望改变资产组合,特别是他们愿意持有非美元资产。”向松祚表示。向松祚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维持非常高的增速,中国的债市对很多海外投资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很多海外的sovereign fund(主权基金)和mutual fund(对冲基金),其实都很愿意持有或者增加他们资产组合里面的中国债券,所以我对债券通开通以后债市的国际化会更为乐观,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出把债券市场的国际化作为一个优先方向的原因。”向松祚说。强美元周期如何提升人民币国际吸引力?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曾经提供了稳定增长的需求,全球投资者仅通过持有人民币现金便可以获得收益。如今在强美元周期中,这种趋势已经停止甚至逆转,中国应该如何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国家经济实力相挂钩,但向松祚指出,目前货币的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取决于实体经济,过去的传统理论也不再适用。“如果按照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讲,那人民币相对美元应该是升值的,因为中国现在很多产业的竞争力相对美国的竞争力在不断地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速也比较高。”他指出,因为现在的货币汇率更多是由金融市场的投机因素引起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很动荡的时候,大家都要寻找避险资产。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会更加紧扣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决心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姚余栋:2017下半年,如何保持民间投资的可持续增长?
下一专家观点:周其仁:有的国企明明赚钱能力很强,为啥还要对其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