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小文
研究信用理论 发展信用教育
解决好信用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但目前也存在若干问题,比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广泛,需要一套全面完整的信用制度体系与之配套,而信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的水平仍然不高;与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实践活动相比,有关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拓展。信用建设实践的推进,要求信用理论研究先行;信用建设的大量需求,需要培养大批专用人才。为此,应积极探索途径,促进信用理论研究和信用教育发展。把握信用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广义的社会信用理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以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目标,因市场需求而出现、为完善市场体系而存在,其中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首先应稳定市场、发展市场,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真正成为法治经济、信用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中其他领域相比,单纯的市场经济活动即商务诚信领域的信用管理相对容易,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理论也可供借鉴。但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包括商务诚信领域,还包括社会诚信、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其中社会诚信、社会信用状况等主要通过市场主体的公共参与来解决,其主体是公共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领域的管理主体,包括评价主体、披露主体、评价方式、评级理论都亟待研究。广义的社会信用体系应该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机制,它以道德、产权和法律为基础,以信用制度为核心,通过对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的采集、分析、传播、预警等,维护经济社会良好运行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建构中国特色信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形式,其特征并非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机械性关联,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既强调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信用制度体系既应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信用制度的要求,又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因此,中国特色信用理论研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理论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信用理论二者的有机融合。这亟待专家学者在熟知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信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理论体系。对传统信用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国信用建设提供丰富文化滋养。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走向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没有办法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中出现的道德缺失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段论述启示我们: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缺失问题,不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激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优秀信用文化具有巨大能量,关键是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强大的正能量。诊治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现象,可以从优秀传统信用文化中寻找“药方”,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壮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以深入的信用理论研究“明道”,以广泛的信用教育“优术”。“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明道”与“优术”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目前信用理论研究和信用管理专业教育还停留于“知术”阶段。与实践相比,理论研究与信用教育必须先行。只有从理论高度上明晰信用思想,才能“以道统术”,面对现实出现的各种问题,抓住根本、指导实践。信用学科教育不仅应做好“优术”的文章,更应在“明道”中先行。信用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多数集中于高校,高校的科研条件、学术氛围为信用理论和信用思想的深度研究提供了优势。“全国高校信用教育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推动信用理论研究的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技术精湛的就业型信用人才,培养“以术明道”的研究型信用专业人才,提高信用专业人才队伍的水平,为信用理论研究、信用行业发展及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强大支撑。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下一专家观点:张海鹏:中国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