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树青
专家介绍:吴树青,男,教授,经济学家,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1955年毕业留校任经济学助教,致力经济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984年评为教授。198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7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9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校长。 1996年8月离任。 在北大主政7年间,他按中央要求把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高新科技项目“北大方正”,拆北大南围墙建成“中关村”现代化电子街,为创建中国硅谷提供了较好条件。同时设立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培养年轻人才,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不足100人扩展到600多人。并主持制订了北大面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从而为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打下坚实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关键是提高人民收入,突出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消费、投资与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对一个大国来说尤其如此。但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却出现了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的情况。由于消费率低,居民生活没有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结果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而扩大出口带来的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银行手里有着大量资金需要贷出,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不管从中长期趋势看,还是从年度水平看,我国的消费率均明显偏低。国际上大体在80%左右,我国在1952年到2000年的49年中,平均消费率为65%,从2002年到2006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62.1%下降到2006年的57.1%,成为历史上的最低点。在经济起飞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因为需要加速发展,投资与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滞后,这就不能不成为需要认真注意的问题。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一是因为收入增加速度明显低于GDP增长速度,二是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除了在分配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外,还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特别需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一是重视“三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二是扩大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理顺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三大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工业即第二产业带动的。在工业化发展的起始阶段,第二产业一马当先为上亿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诸如资源的极度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而且也导致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较大、农业相对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三大产业间的不协调,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也影响第二产业本身的持续发展。因此三大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转变产业结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靠拼原材料消耗和消耗大批廉价劳动力。在基础薄弱、科学技术水平低、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化,最初只能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增长。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提出要转变这种增长方式。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此外,还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林兆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下一专家观点:刘益飞:牢记和遵守党章的一个重要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