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穗宁专家介绍:彭穗宁,法学硕士,中共党员。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彭穗宁是四川省委首批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省委宣传部、讲师团人才库主讲教授。担任省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省统战学会理事,省党建学会理事,省纪检监察学会常务理事,省党校系统中共党建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迄今已主持国家课题二项,主研国家课题二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七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纲要》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利益整合 执政党处理好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2010年9月29日),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问题,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个重要的讲话提示我们:在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有着一致的根本利益,同时内部又形成了比较严峻的利益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群关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提高执政党的利益整合能力,是新阶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密切党群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利益问题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范畴。利益在本质上是人们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核心,是一切社会政治生活的原点。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代表者,其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实现特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政党的利益代表性显示这个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利益代表性反映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同时,由于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阶段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政党的纲领、政策和策略也必须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如果一个政党不能有效维护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那它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就会被历史淘汰。因此,政党天然地和自己所代表的特定的民众利益联系在一起,是表达民众利益的工具,同时,政党也是靠自己所代表的特定民众来补充,实现组织纳新,其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也必须靠自己所代表的特定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来完成。一句话,离开了民众,政党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政党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这里,政党与群众就存在着一个互动关系:其一,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环境所迫,都必须以代表特定的民众利益出发点,以争取民众,巩固与民众的联系,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主要任务;其二,民众为了自身利益的顺利表达和实现,客观上也需要政党这一组织。在这种互动关系的运行中,双方以利益为纽带联结在一起。党群关系的互动性表明,党群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互动关系,利益是党群关系构成互动关系的纽带,利益关系是维护党群关系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内容。二、新阶段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行的利益整合,既有挑战又有优势在特定的条件下,政党要维护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整体利益,而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又存在矛盾。因此,政党必须作为起联合作用的力量,利用自身强大的组织机体或掌握的公共权力,协调和处理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矛盾的利益关系,整合这些利益关系,以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所谓利益整合,主要是指政党通过对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缓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有机的社会利益共同体的过程。政党从事利益整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利益体系的冲突性因素转变为建设性的综合体,避免利益矛盾的激化和利益冲突的发生。具体说,就是要肯定各利益主体的平等的、合法的利益需求与利益追求,通过有效的价值导向,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或者制度,通过积极地组织整合,维持各利益主体之间互动、稳定的利益关系,并使之长期遵守和执行。市场经济的发展,承认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合理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动机,也承认和维护不同利益主体合法的利益。但由于利益追求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在所难免。执政党进行利益整合的目的是把利益冲突减少到最低限度并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保持利益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和稳定,从而维护良好的党群关系,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推进中,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加,人们的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新的社会阶层的大量产生,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利益诉求多元,传统整体性的社会利益结构被打破,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显性化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执政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把社会上各种多元、异质的利益元素进行整合,把不同阶层的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和意见整合为公共政策,同时又不会损伤社会发展的活力。这就要求全面提高执政党利益整合能力,整合好多元利益关系,这是今天党同已经分化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关键。可见,利益整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四全会《决定》,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必须看到:我们党在利益整合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关系,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同时,还在于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渝的宗旨,并且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坚守宗旨、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观点明确地表达出:我们发展和巩固党群血肉联系的基本经验,在于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观点也提醒我们,在今天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和冲突中,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把握好利益整合这个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要素,积极探索新阶段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党群关系就会继续健康向前发展。三、利益整合能力是检验执政党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政党的利益整合,涉及两大领域。其一,坚持执政党的利益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执政党,它必须按照"权力是谁授予的,就对谁负责"的政治原理,代表本阶级、阶层群众的利益,并当好他们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不断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这也是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今天,社会上分属不同利益群体的成员加入到党内来,其利益要求必然会反映到党内并形成斥力。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反腐倡廉建设,防范内部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防范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代表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这是执政党坚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执政党的能否正确地进行利益整合和协调、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其二,执政党利益代表能力的问题。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坚实和巩固,与这个党所代表的利益关系是否广泛有关。因而,执政党必须重视代表能力问题。执政党如果有能力代表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要求,当好最广大民众利益的表达者,实现好和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能够切实增强自己的群众基础,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由于执政党是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党,行使着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处理与个体利益、局部利益矛盾的职能。但是,对公共利益的正确把握是十分困难的。在形成正确的公共政策,发展公共利益的同时,又能够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利益,也并非易事。因此,党群关系中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处理,应该是两种常态的形式。密切党群关系应该是我们必须时刻重视的问题,不能稍有懈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因素更具复杂性、多发性和递进性,党群关系正面临重大的考验。执政党在整合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等多方面的关系,才会有和谐的、密切的党群关系。这些问题,全面考验着执政党的利益代表能力。这两方面的内容,与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因此,整合多元利益关系,正是检验执政党的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四、整合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必须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的水平。如果我们把影响党群关系的若干利益变量用一个函数表示出来:PM(党群)=F(A、B、C、D……)(其中PM表示党群关系,而A、B、C、D等表示相关变量,F表示固定系数)。如果以党群关系和谐作为标准,执政党发展经济、造福人民、执政党的民主作风等诸多因素都与之有关联,但每一个单独的变量并不必然与党群关系和谐有正相关关系。例如,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密切党群关系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条件。但在今天利益配置和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果忽略了公平、正义的利益协调,经济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不一定促进党群关系的密切。此外,人民的利益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执政党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这三个基本利益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等多方面的关系,才会有合作型、密切的党群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整合复杂的利益关系,是发展党群关系最艰难而又最关键的课题。因此,新阶段密切党群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有增强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防止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采取极端手段压制群众意见等作风问题,也还有一个进一步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我们要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构建新阶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关系运行机制。五、整合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必须重视运行机制的构建胡锦涛同志在这次讲话中,提出了新阶段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强化责任,创新机制,统筹兼顾,落实措施,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并就此提出四个"注重"的要求。这就是,必须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四个"注重",实际涉及到处理好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密切新阶段党群关系的机制建设问题。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密切党群关系,整合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就必须重视制度建设。但是制度建设绝不等于简单地建章立制,而是必须注意制度的内在关系,形成"机制",使我们密切党群关系相互关联的制度,按照应有的规律或者既定的规则有机地运行。我们认为:构建新阶段整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的运行机制建设,包括组织运行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前者作为组织系统,属于保证系统;后者作为运行系统,属于工作系统。两者不可分割,共同构成整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运行机制。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是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根本保障。由于在基层社会,整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的具体化,实际就是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所以,组织运行机制就应该是一个闭合的有机系统。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工作系统,来解决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解决党组织的覆盖问题、功能定位和功能发挥问题, 来建立保持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直接、经常、便捷的组织联系和有效的联系方式。为此,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把握利益关系的作用,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内在动力,在党员干部和党员素质提升,党的组织依托、设置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其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明晰党的执政活动的责任归属,使各种要素得到有效配置,使各项权力的运作在严格的监督和制约之中,同时,也有利于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能够更好地代表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体恤民力,从而能够提高党的执政效能,推进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其三,健全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对接机制。使党内民主和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通过党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一系列涉及民主的、科学的权力授予、权力运用和权力监督等制度,使党组织在基层和社会组织中的整合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广大群众能够便捷地对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制约机制,促进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整合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所在。这种工作机制内在要素有:在多元的基层社会组织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机制,不断扩大和增强服务群众的覆盖面和有效性,提高服务群众工作的水平;不断推进执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完善对群众的教育机制,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合理有序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建立和健全民主、法制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创设宽口径和互通的民意表达渠道,顺畅的党群的沟通机制;搭建有效的社会"衡平机制"化解基层群众的利益矛盾,高度重视运用民主和法制的手段,处理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努力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这是实现党的宗旨所在,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所在。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吕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下一专家观点:姚桓:党员干部不仅要记住历史 更要开拓未来实现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