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实是一个纲领性的历史性文献,该文件有四个突出特点。
第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这一次改革是全局性改革,不是单项的分项式,不是个别领域的撞击反射,也不只是仅限于重点突破。所以这场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非常强。这又意味着这场改革会涉及到今后所有领域,总体来讲是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当然重点主战场是经济改革。所以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的新一届党中央对未来改革的谋划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全域性改革。要获得整体性突破,甚至要在经济制度的基本形式上有明显的创新、进展。
第二个特点是这一次改革的高度权威性。对中国来讲,要进行重大的战略性工程,包括重大的战略性的建设工程和改革工程,需要有高度的权威性。这一次成立了中央领导小组,不仅仅是满足于顶层设计、战略谋划、改革的措施部署和安排,更重要还会有指导实施,指导协同推进,使改革在协同、分布过程当中能够达到总体设计的改革目标。
第三个特点是突出了市场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是在当时的理论环境意识形态下,针对原来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提出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特别是入世以后融入到国际市场经济当中,单讲基础性不够。基础性平台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能会有正面清单管理的意识,管太多太宽太杂,影响市场调节的正常作用。所以这一次比市场基础性作用更具有战略意义地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由基础到决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突破。这需要勇气,需要有战略的考虑,当然也需要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新发展的理想。这个为我们设计未来总体改革,行业改革,具体的领域改革提供了最重要的导向。
第四个特点是强调今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制度安排,重点实现形式是混合所有制。这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发展30年,特别是当民营经济快速崛起,民营和其它的所有制经济之间的交融互动发展的实践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在中国经济世界化,世界经济中国化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主体的制度安排如果选择一个更有弹性、更富有竞争精神,实现要素流动性,更能实现机会成本,更能与国际贸易(行情 专区)规则、投资贸易规则接轨,更体现社会主义本身的精髓。所以我认为这一次文件信息含量非常多,涉及很宽泛。后来提出60条,我自己理解这四点是最大的亮点、最重要的改革理论、观点的整体突破,也是我们今后改革具体过程当中要考虑的四个方面。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以供我们潮商在做研究工作时参考。
陈东琪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