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下午,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晓河,在“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峰会”闭幕演讲中指出,当下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要迈进高收入国家,实现中国梦,关键是能否如期推进体制改革,建立与发达经济体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否则中国梦就白做了,就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马晓河说,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至少面临三大困境:首先,从需求结构看,调整需求结构让消费成为重点比较难。按照设计美好的蓝图,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扩大内需,把消费作为战略重点,增加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让高端产业服务业比重提高,推进城镇化,建立橄榄型社会。但是,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体制和政策安排与这一点是相反的,从建国以来到现在都是围绕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重点不是扩大消费,导致储蓄投资永远快于消费,消费率在不断的下降,而投资率红线在不断的上升。
“目前我们的消费率有点回升,但仍在50%以下。2012年中国的消费率只有49.5%,家庭消费率只有36%,而投资率达到了47.8%,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在70%以上,家庭消费率在60%左右。我们比别人差了40%,为什么呢?因为在宏观上,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政府和企业利用公共权利和公共资源,从社会上挖的财富太多。企业和政府投资主体,老百姓是消费主体,企业和政府拿的钱越多,越有利于投资。”马晓河说
“现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政府和企业拿的钱不但搞了投资,钱用不完,还存起来,并且存款的增长幅度超过老百姓。对此,我感到很奇怪。现在中国成了一个什么社会?一个很奇怪的社会,政府、企业和老百姓一块存钱,这是很恼火的。” 马晓河进一步阐述道。
“我这里都有数据,政府和企业存钱多,告诉大家一个数,到今年1月底机关团体的储蓄超过19万亿。” 不仅如此,马晓河还表示,过去13年,中国的消费和储蓄永远是两个道,消费增长远远满于储蓄。“消费坐的是‘牛车’,储蓄‘坐高铁’。 到2013年,储蓄达到104万亿,翻了五倍,消费才达到23万亿。相比之下,储蓄永远跑得比消费快。”
马晓河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