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魏鹏举对此评论。
《私人订制》12月19日公映第一天的票房就超过了8000万,第二天又以1.5亿的累计票房成绩创下华语电影最快破亿纪录;按最新发行数据统计,华谊兄弟以全年30亿的票房成绩兑现了本年度电影业务目标。稳坐票房成绩头把交椅,地位又如此稳固,华谊兄弟掌握了什么样的秘密武器?对此,魏鹏举认为,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日益成熟或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它从2011年开始推出的它叫做(H)计划,因为对每一年度的电影生产做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就是它的品牌战略,比如刚才提到的今年2013年度它最赚钱的几部片子,实际上都是品牌战略的成功,除了现在正在上影的冯式喜剧《私人订制》,尽管口碑不好,但是票房依然狂飙,主要还是因冯式的品牌效应,那么年初周星弛的西游降魔更是如此。第三个方面就是它抓住了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增长的这样一个上升的周期,占领了电影市场的核心地位。
眼下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票房和股价的关系。电影《西游降魔篇》票房超过12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去年的《一九四二》并没有给华谊带来赢利。这次《私人订制》虽然阶段性票房成绩相对辉煌,但是上映之初华谊股价却遭到机构做空。票房和股价之间究竟暗含了一种什么样的规律?在魏鹏举看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整体越来越成熟,而且电影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电影表现也就是作为一个电影企业它的产品的市场表现,一定会和它的资本市场的表现形成一个正相关关系,尽管年底冯小刚的《私人订制》似乎出现了一个反向的现象,也就是说资本市场非常不看好,但是电影市场票房却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这只是一个偶然短暂的现象,这是在透支冯小刚的品牌效应。如果这个品牌效应一旦被透支掉的话,这种反向现在很少会在出现。
所谓的透支冯小刚的品牌价值,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对此,魏鹏举表示,透支就是因为实际上电影消费市场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说普通观众在没看电影之前他并不了解电影的好坏,他只知道冯小刚的喜剧以前表现不错,所以现在继续看电影的观众大多数都是在透支冯小刚本身以前积累的品牌效应。看过以后也给的评价很低,在没看之前想看就是因为有冯小刚的品牌影响,所以看完以后又不好,那也意味着就是实际上在透支冯小刚的品牌影响力。从票房方面,实际上就这部影片本身是做贡献了,但是从企业的长期战略来看,其实以后会不会再看冯式喜剧呢,可能会打一个问号。
魏鹏举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