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35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原来不足10万家发展到目前超过1000万家,数量不仅占据了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民间资本也占全社会资本的比例超过60%。但民营经济多年来在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无形的“玻璃门”。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保育钧一直是呼吁打破这层“玻璃门”的先锋者。其曾先后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体制内外数十年,一直为民营企业疾呼平等的市场地位。他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需要观念和政策的双向改革,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商业和市场的活力。
面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释放出的多个积极信号,保育钧指出,制度肯定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平等地位,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民企迎来制度平等竞争新时代”。
《21世纪》:你如何解读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里对民企释放的信号?
保育钧: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变为主要依靠制度。政策固然重要,因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没有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一糸列政策,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今天。但是,政策是建立在所有制区别基础上的,按不同所有制经济制定政策,难免造成所有制歧视。多年来,人们呼吁平等竞争,但实际上很难平等,其原因就是政策不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并且由此滋生寻租和贪朽现象。
十八大提出三个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理念,三中全会把这个理念推向制度建设,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21世纪》:制度之变会带来什么变化?
保育钧: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幅度減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决定还明确宣布,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这就明确告诉民营企业,你要获得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靠同政府权力人物的特殊关系!
三中全会除了明确宣布完善产权制度、国企民企产权都不可侵犯之外,还在竞争与合作方面作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比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企业可以交叉持股,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不仅持股,还可控股。此外,还提出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可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民营企业更可以在农村新型经营方式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21世纪》:那是否意味着民营企业可以欢呼新时代的到来?
保育钧:还没到那个时候。以前民营企业疾呼各种不平等,现在国家在制度上给予民企平等了,市场也全面向你放开了,那么球就踢到了民营企业这边,“我什么都给你,你能进得来吗?”
这就给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你得要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要创新,要实行联合重组,才能有实力和机会进得去垄断性行业和新的行业,参与这一轮的竞争。
这一轮的国企改革跟90年代那一轮完全不同。上一轮改革是“关停并转”四个字,而这一轮是分类改革,区分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等分类,而且从市场化证券化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这一轮改革有巨大的机会,但也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民营企业尤其紧迫。
保育钧 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