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超发”是近段时间经常见诸报端的一个词,但这只是利用统计陷阱制造的一个误解,而且这种误解早就被专业人士批判过多次了。
有些人为了使这个错误事实更加有说服力,做了各种比较,但不同国家之间广义货币的概念不同,含义不同,统计口径不同,根本是不可比较的,这又是统计陷阱。
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事实说明中国经济不存在通胀,而是存在货币通缩的。
首先,中国不存在资产泡沫,特别是股市泡沫,股市泡沫一般是货币宽松的指标,A股市场不仅不存在泡沫,而且一直是谷底徘徊,上证指数最高时达6000多点,而现在仅有2000多点,如果中国货币真的超发,那股市早就上去了,但现实却没有,大家可以观察美国和日本的情况,美国在量化宽松的影响下,股市已经基本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日本刚刚实行量化宽松,马上股市就有反应,这都是例证。A股市场不温不火足以说明货币是不存在超发的。
其次,中国的通胀并不高,中国在2011年通胀最高,但更多是基于翘尾因素,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通胀数据都由统计局发布,而这些数据是同比数据,也就是后一年与前一年的比较,当然“翘尾因素”下的统计数据,也是 “统计陷阱”之一。2012年的中国通胀就非常低了,大部分月份都是百分之二点几,即使考虑“翘尾因素”也是非常温和的。
这两年,中国百姓的“通胀感”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以及受房地产影响的行业,其他行业通胀并不厉害,而且温和通胀又是必须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通胀,这在后面我们再解释。
第三,中国融资难,非常厉害,货币是流动的,特别是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中流动的,这种流动可以通过消费、投资、借款、结款等形式出现,中国融资难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一直存在,但是像目前这种情况,却是改革开放30年未有。如果真正的货币宽松不可能出现融资难,因为小企业可以向大企业借钱,大企业向银行借钱,然后再加利息借给小企业,这虽然是违法的,民间却一直这么做,但为什么突然小企业借不到钱了呢,因为大企业也借不到钱了。大河流水小河满,现在是大河也没水了。
“统计陷阱”这个词来源于著作 《统计陷阱:如何利用统计说谎》。对于数据,如果不知道它的统计过程,那基本上是没多大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违背人常识或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惊人结论,每当看到这样的结论时,我们二话不说就会对做出此结论的人一顿谩骂或嘲笑。这些统计调查本身往往并没有错,错的是言说者的语焉不详,甚至刻意利用数据得出哗众取宠的结论。要避免被骗唯有对统计学有一定的了解。
统计陷阱的问题,在中国一些媒体是知道的,也是受重视的,据笔者所知道不少媒体在为记者做培训时,就提醒“要注意统计陷阱背后的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