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走出国门的步伐没有放慢,或已逐步进入“深水区”。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中明确,要“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在信息监测及时有效、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
在不少专家看来,伴随人民币“走出去”和回流机制的不断完善,境外交易主体对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需求正不断上升,需继续稳步协调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大框架已定
“人民币‘走出去’和‘流回来’基本已有大的政策管理框架。”交通银行(4.30,-0.01,-0.23%)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跨境人民币业务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初步阶段,未来将向前发展走入“深水区”。
央行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8月间,总共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7670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471亿元;具体来看,今年前8个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12269亿元、5401亿元、211亿元和1260亿元。
《规划》指出,将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稳步扩大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逐步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探索建立人民币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框架,不断拓宽境外机构人民币资金运用渠道。”
而在人民币回流渠道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允许境内企业到香港发债、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ODI)和外资人民币直接投资(FDI)业务等。此外,截至2011年末,已有40多家境外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QFII也获准参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规划》也提出,“要稳步推动境内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继续推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有关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完善人民币跨境及海外流动的统计和监测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和处置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民币“走出去”中大部分仍以贸易为结算方式,一些专家也开始呼吁“冷静对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迅速增长”。
连平坦言,但实际上,在人民币“走出去”初期,并不具备马上就进行资本输出的条件。
连平对本报记者说,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加、人民币接受区域扩展到欧美,以及人民币回流渠道基本搭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正在推进和希望实施的有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一方面是境外信贷资金投资境内,深圳前海地区就拟将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作为突破,建立人民币回流、循环机制,吸引境外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投资深圳。
“另一个未来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较大的措施是人民币对外信贷,”连平说,“这一项相对比较难推主要因为境内人民币利率水平更高,但现在国内市场实际利率有所回落,使得中外银行的实际利差可能收窄,从而推动对外信贷的进程。”
资本账户开放可期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从贸易结算逐步转向资本流动,在资本流动方面尚有较大成长空间。”连平说,而其步入“深水区”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资本项下逐步可兑换,二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增加,三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能有更多可投资的产品,甚至衍生产品。
“在今后几年内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减小,境内外人民币的利差也将明显缩小。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中国完全可能在保持宏观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境内资本项目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在5年内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
央行《规划》中也明确“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包括:进一步放宽跨境资本流动限制,健全资本流出流入均衡管理体制,完善对外债权债务管理,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加快改革信贷业务外汇管理,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对外债权管理和监测;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无论是发改委最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还是上海和深圳前海的改革措施,都预示着资本项下开放进程正在加快。”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发改委《意见》提出要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和外币债券,继续扩大人民币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