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望近期房价大跌可能性不大 房地产调控已经两年多,取得了哪些成果?付出了什么代价?它可以容忍的底线在哪?两年了,应该给出理性答案。
温总理日前在武汉召开六省经济工作座谈会,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毋庸讳言,当前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已经开始向稳增长,甚至向保增长转变。
我最近在各地调研,与很多企业家交流,总的感觉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预期不乐观,银行业贷款难现象没有改变。是不是银行没有钱?非也。银行如果找不到符合内部风险防范条件的企业,怎么敢贷款?
中国经济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以及高库存,解决这一矛盾,急需增加投资。虽然目前国家决定增加对铁路建设的贷款额度,同时还批准了一些新的投资项目,但商业银行仍然很难对这些项目追加贷款,因为承接这些贷款的企业没有可信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而前两年惯用的土地房产抵押标的物,现在的价格在大幅度下跌,已经不能覆盖项目风险。
尽快恢复铁路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有限地开工一些国家急需建设的大项目,对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有积极意义,但短期启动很难。目前,想促进全社会投资增长,不能光靠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要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微调———让去库存运动先从房地产市场开始。
必须承认,在2009年—2010年大量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房地产占了一大块,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超大规模投放,使得流动性泛滥,并集中流向房地产,导致房价暴涨。于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瞄准了房地产,也就势属必然。
房地产调控已经两年多,取得了哪些成果?付出了什么代价?它可以容忍的底线在哪?两年了,应该给出理性答案。
必须承认,房地产调控两年来成绩还是很大的,从住建部数据看,全国主要城市,房价都开始回落,有些城市回落幅度超过30%;房地产调控打击的主要目标是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已经基本消除了投机性购房,投资性购房占比也减少到10%以内(已经很合理);同时,物价总体涨幅已经被控制在合理区间以内。
必须承认,房地产调控的代价是很大的。房价虽然被管住了,但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几乎都萧条了,有的还出现了衰退。据统计,在与房地产相关联的50%的产业中已经出现负增长。最大的代价可能不是从数据上能够看得出来的,比如说(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
为什么很多人非要买房,不愿意租房?经济学家必须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的投资环境与国际社会完全不同,中国老百姓除了投资股票,几乎没有保值增值的投资选择,实事求是地讲,等了这么多年,劳动者终于等到了一个能够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市场。投资房地产,也确实没有让购买者失望。客观地说,如果中国股市有与全球股市差不多的涨幅,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青睐房地产市场,如果中国的老百姓可以像全球投资者那样在全球市场进行投资,房价也不会涨得这么凶。但这一切都是假设,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必须强调,今天的房价还要回调,也还有回调空间,但指望大跌,不仅很难,不仅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对宏观经济的伤害很大。当前房地产调控要理性,切忌情绪化。
本报特约专栏作家,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著名外汇理论家及操盘专家,我国金融实战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