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CPI本来预计3%到4%,现在是5.4%,这个水平符合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不要孤立地看CPI是否超过了预期水平,要同时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果通胀率和其他宏观目标之间保持均衡的话,5.4%也还是正常状态,不应当过于担心经济学家。
从经济学来看,其他条件不变的话,经济增速越高,通胀率相应越高。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复杂性在于,既有巨大的通胀压力,也有经济增长放缓的威胁。宏观调控既有反通胀的任务,也有反萧条的任务。这两项任务哪一个是首要的,目前还很难明确判断政府培训。
这一轮通胀成因和过去不同。首先,将近50%的因素是成本推动,这意味着紧缩需求的传统调控方式不起作用,只有靠降低成本解决。其次,带有国际输入性质。这可能导致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输入的通胀作用不明显。其三,这轮通胀在一定程度上是承受前一时期反危机措施扩张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2008年下半年以后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去的票子比较多。这些票子起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钱出去了,产生新的需求,会慢慢传导到物价上来,过一段时期会形成通胀压力。同理,我们现在采取紧缩需求的银根措施,真正起到反通胀作用也要经过半年以上,因为有这样的时间差,造成病发了,但药还没到经济学家。
这三个原因使得我们通胀水平虽然不高,但值得重视。我们不怕有病,就怕没有药。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把落后的生产力、高成本低效率的项目淘汰掉。另一方面,宏观调控的方式要转变,必须得从供给方面想办法,改善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干部培训。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郑新立: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利大于弊
下一专家观点:钟伟:政府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