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还有多远?不超过10年。
在昨天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包括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内的专家一致认为,虽然在短期内仍无法撼动美元独大的局面,但在未来10年内,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影响的扩大,人民币将成为一种世界货币,为一些国家央行所储备。
“现在世界货币基本还是单一的美元体系,这就造成了一个难题。”率先发言的沈联涛直截了当,美国既然是全球贸易的一个重要参与者,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就有着自利、不负责任的一面。但作为国际货币,美元不应仅是乐于在国际贸易中占便宜,而不愿意负担责任,“甚至以一场次贷危机把全球经济拖下水”。在他看来,未来国际货币的职责应该由三到四个币种共同承担,欧元、人民币无疑都是有益的补充。
紧接着,李稻葵的发言让会场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在此,我特别提醒大家,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艰巨、充满挑战的过程。”
接下来,李稻葵开始谈古论今:历史上绝大部分国家,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不论是英镑、德国马克,还是试图国际化的日元。“所以,大家必须首先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绝对不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旅行。”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要和整个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乃至于整个国际金融改革要紧密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要扩资,因为目前的资金量不足以应对当前各国金融危机的挑战。这个扩资的过程,实际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眼下的欧债危机,中国该不该出手?李稻葵说,他自己也没有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但他确信,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道坎,来自中国金融改革自身。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是否该更加稳健?如果商业银行的经营不稳健,短期内如果投资者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地位不稳,是不是有可能资金外流?”在自问自答之后,李稻葵说,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一定是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他的这一说法迅速引起了其他专家的共鸣,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第一个抢过接力棒。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目的是什么?还是要利用这个过程,提高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她说,人民币能否如愿实现国际化,最终还是要由市场说了算。人民币国际化,第一要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比重的提高;第二,还需要大量的投资人制造流动性;第三,要让更多国家储备人民币,还要增强货币的保值、增值能力以及汇率变化透明度。“如果人民币可以满足这些硬性条件,10年内成为世界货币的愿景就有可能实现。”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环保部:全国环境总体恶化趋势仍未得到遏制
下一专家观点:成思危:重建全球金融框架和制定新金融规则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