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债危机升级,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较大型经济体也被债务危机困扰,引发了市场的震荡。欧洲各国银行大量持有彼此国家的债务,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大受影响,而欧洲银行的美国交易伙伴们就不愿意借美元给欧洲银行,这就产生了美元流动性问题。9月15日,欧洲央行同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联合执行流动性注入操作,利用欧洲和美国的货币互换协议,为欧洲银行提供美国流动性支持。
欧洲现在的债务危机处理方式一直“演变”,但总体上还是“救急”式。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以及随后的爱尔兰和葡萄牙危机,都是欧洲和IMF紧急向这些国家提供巨额的贷款来救援,希腊是1100亿欧元、爱尔兰是850亿、葡萄牙则是780亿欧元。随着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不断下降,依靠信用评价的贷款机制越来越难了。欧洲央行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持有评级为“垃圾”的欧债危机国债券。
我们会发现,这两年来针对欧债危机的处理方式都是“救急”,打个比方说,有个人欠了很多债,有一部分债到了偿还期,他还不出来,别人就“借钱”让他还,“借钱”只是救急,能最终将债务还清,还是要依靠该人自己的赚钱收入能力。除非对该人进行整体性的破产式处置,比如拍卖他值钱的东西来偿债,债权人也要让步一点,将一部分债权“核销”掉,使得债务问题不会过了一段时间就出现,过一段时间就折磨市场。
于是,欧洲弄了一个规模达到7500亿欧元的所谓的EFSM(欧洲稳定金融机制)。它的含义是,这些“笨猪国家”信用已经不行了,需要欧洲其他国家的信用进行担保。在EFSM机制里面最显著的一点是,成立了一个基金(EFSF),这个基金其实是一个SPV,规模大约有4400亿欧元,基金通过发债来融资,欧洲各国的财政是其后盾,当然基金并不仅仅是财政购买,市场力量也可以购买。就相当于通过一个基金来建立其欧洲的联合防御型的财政援助力量,基金是有期限的,于2013年到期。
要知道这个规模应对一些小型经济体的危机也许还管用,但如果遇到像意大利、西班牙这种总债务上万亿的经济体,显然是不够用的。但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额度上限的稳定机制?这就涉及到欧洲各国博弈。
我们已经说过,这个机制的目的其实是让欧洲好的国家的财政来帮助坏的国家,因为笨猪国家财政都快枯竭了,他们当然没有力量为这个机制或者基金做贡献。这个额度其实就是一个“分担的限度”,因为好的国家的政治选民会用自己的态度,“这些笨猪国家又懒惰又高福利,造成这么糟的局面,为什么我们要为他们埋单?”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话说,“必须让德国人知道这样做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以此和美国做一个对比。美国有财政问题,美国可以发债,如果没人要,那么美联储可以买(量化宽松),而美联储这个“托底”反而使得美债变成有“超额需求”的品种,大家都会买。但欧洲无法这样做。
欧元将会变成僵尸货币?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欧洲发行一个整体性的债券品种(欧元区债券),它是由德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信用担保的,那么它的债券等级不会低,然后改变欧洲央行目前的限制性规则(比如改变设定货币总量控制规则),让它自由购买,像美国一样的量化宽松,然后债券融到的钱可以给那些债务危机国,而这个融资的规模是可以无限的,那就保证了对这些债务国的埋单能力是无限的,可以对他们进行债务上的彻底改造。至于成本,则可能以通胀或者别的形式被“摊掉”。欧洲笨猪国的危机就变成了类似美国州财政的危机,这样就可以直接埋单了。
这样做的话,那意味着德国央行所主导的哲学完全被粉碎,要知道德国人斯塔克(以及他的前任韦伯)辞掉欧洲央行理事,就是因为看不惯欧洲央行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券购买。因为最终一定是德国人、荷兰人或者北欧人“埋单”,但欧洲各国之间并不是类似于美国“州”的政治关系,每个普通德国人都会想,“我们有义务为希腊人、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擦屁股?”
欧洲“国别型”而不是“州际型”的政治结构,选民都活在自己的国家里,而这个国家的选民并不将另外一个国家的选民看作是所谓“欧洲兄弟”(政客语),这注定了索罗斯所谓的“欧洲财政联合”是异想天开的,注定了欧元区债券的推出是匪夷所思的。相反,在未来相当长时间,欧债危机的处理方式还是救急的,即不断借钱给那些欧债危机国,让旧债危机暂时平息,等过了一段时间,新债危机又产生了,然后再循环处理。欧元则像僵尸一样,注入一点生气,然后生气又散了。
当然,更有一种可能是欧元区“分离”了,不是希腊离开欧元区,而是德国离开,德国当然可以恢复马克,也可以和荷兰、奥地利、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组成一个新的货币联盟。至于剩下的欧元区,则由法国人领衔,他们都是经常账目赤字的高负债国,欧元可以大贬值,从而让剩下的欧元区的出口变得有竞争力,而且这部分欧元区的外部债务都是按欧元来算的,欧元放弃稳定性,实施大贬值,对于他们的债权人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从这种可能看,中国人购买欧洲资产是非常愚蠢的。而“剩下”的欧元则从僵尸货币,变成垃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