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意翻开一本金融学课本,你会发现主权债券总是被定义为“最安全的债券”。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因为公司或机构可能倒闭,但“主权国家”却“永不消亡”。机构必须有盈利才能偿本付息,但国家无论经营如何,却永远可以向纳税人征税。谁都知道,企业破产意味着所有债务一笔勾销,债权人血本无归;但“国家破产”的概念却令人匪夷所思。曾几何时,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国家永远不会破产,因此主权债券也永远不会违约。
但是如今,不断蔓延的希腊债务危机正挑战着人们的这种天真想法。著名经济学家认为长年累月的寅吃卯粮,已让爱琴海上这个昔日的文明古国耗尽了国力。公务员离谱的福利,工会对雇主开出的近乎“勒索”的用工条件,不断蚕食着它原本就孱弱不堪的生产力。仅以旅游与航运作为支柱产业的希腊,靠什么来养活那些每日都要午休3小时的懒汉呢?
并不需要评级机构指手画脚,任何人都应该能看出这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套用格林斯潘的话,就是“希腊违约已是‘板上钉钉’”。真正不确定的,或许只是它违约的方式。这个人口仅有1000万的小国,所背负的公共债务却超过了4500亿美元,平均每人负债4.5万美元。即便按2009年的数据统计,其公共债务所占GDP的比率也达到了126%。我们知道,评级机构首次下调希腊债券评级,是在2009年12月。当时标普和惠誉几乎在同一时间将希腊评级由A-降至BBB+。其实最奇怪的事,并不是“希腊怎么会有今天”,而是“为什么它能拖到今天”。为什么在最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希腊债券依旧热销?为什么希腊依然能不断拆东墙补西墙地“还债”?投资者应该知道,公共债务超过GDP,意味着国家已“技术性破产”;借新债还旧债,意味着它不过是在玩“庞氏骗局”。投资者青睐希腊债券,无非是看中了它的高收益,但为什么对违约风险熟视无睹呢?
很显然,希腊的债权人在赌。他们确信,欧洲央行不会让希腊破产,因为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同样糟糕,希腊危机若处理不善,将会威胁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稳定。“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看来并不只适用于公司,也适用于国家。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周五(6月17日)之所以态度软化,或许是被周三欧元的暴跌所惊醒,想到了2008年保尔森不救雷曼兄弟的后果。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欧元区的所有纳税人拖下水,哪怕让无辜的德国人承担代价,也不能让懒汉们自生自灭;宁可让持有欧元的储蓄者蒙受不白之冤,也不能让希腊国债的债权人少拿半点利息。
当今世界,最不值一提的字眼恐怕就是“道德风险”了。著名经济学家称辛勤劳动不如投机度日;诚实储蓄不如寅吃卯粮;钻研市场不如把玩政客心态。无论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对各大投行的资金注入,还是欧央行在债务违约的威胁下不断填补懒汉们的无底洞,都向人们树立了一根标杆——赖者为王。过惯好日子的希腊民众,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而希腊的债权人在享受超高收益率的同时,押注欧央行定会施以援手。由于欧洲银行持有96%的希腊国债,因此到头来救的还是那些金融机构。“利润私有化,损失社会化”已是全球时代主题。在这场博弈中,最后的买单者又一次指向了没有任何谈判筹码的可怜纳税人——并非只是德国人。所有持有欧元的人,都会为这场救援乖乖缴纳铸币税。
如果投资者仔细审视一下美国的主权债务,会发现今天的美国,正是昨天的希腊。说别人违约“板上钉钉”的美国,不过是在以五十步笑百步。同样的寅吃卯粮、同样的债务-GDP比例(国债对GDP的比例已超过97%),再加上不断承诺甜言蜜语的奥巴马……和希腊人有何区别呢?美国相对希腊的高明之处,无非就是庞氏骗局的伎俩更为娴熟。虽然像格罗斯这样的私人投资家已抛空美国国债,“粉墨离场”,但美国仍可鼓动外国央行继续购买,实在无人问津了,美联储也会亲自出马,照单全收。总之,伯南克似乎有的是办法压低美债收益率。在惠誉和穆迪眼里,只要国会调高国债上限,让美国人能继续借债,那么大可继续维持AAA的最高评级,且前景“稳定”,哪怕美联储最后变成唯一的买家。
事实是,如果央行购买国债的方法真能有效压低收益率的话,恐怕任何国家发行的国债都可以是AAA了,包括津巴布韦。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希腊无法印欧元还债,主权债务就是垃圾级;美联储可印美元买美债,美债评级就是AAA?或许只有等到全球恶性通胀的那一天,投资者才会发现,原来央行印钞票“救援”也是一种违约。只不过违约的代价并不仅仅由债券持有人承担,而是分担给了所有储蓄法币的人。
直到爆发全球恶性通胀的那一天,纳税人还将继续买单。在这个过程中,持有哪国货币,就得无条件上缴哪国铸币税。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当然,如果您拥有黄金,那么能向您征税的——唯有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