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因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诉求。
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和宗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意味着,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然是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由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顺应历史和人民的要求,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原因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从历史的维度看,只有始终坚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初心和使命的政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实的维度看,只有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克服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走向未来的角度看,只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从李大钊的《狱中自述》等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其言其行充分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特别是在被捕后,他利用有限的机会,撰写了《狱中自述》一文,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回顾总结,充分展现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精神。
(一)《狱中自述》等的写作背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后,李大钊负责北方党的全面工作。此后,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方党组织和革命形势迅速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这也引起了军阀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李大钊的高度紧张。北洋军阀政府开始监视、通缉李大钊。1923年2月9日,曹锟向北京巡阅使王怀庆发出“关于侦查李大钊在北大组织革命机关,宣传共产主义”的密电。密电称,“北大图书管理员李大钊在该校设有秘密机关,传布过激谬说”,应“密饬干探切实侦查,如有前项不法行为,望即密达政府依法惩办,以遏乱源。”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的第二天,段祺瑞政府发布了“临时执政令”,以“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为名,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煜瀛、易培基、顾兆熊五人。1926年4月,奉系军阀统治北京后,更是把镇压进步党派的活动,遏制革命力量的发展作为其首要任务。军阀政府发布通告,规定“宣传赤化,主张共产,不分首从,一律死刑”。
奉系军阀统治北京后,白色恐怖日趋加重,危险日益迫近。对此,李大钊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开始为应对危机作出一系列准备。据李星华曾回忆:“那些日子里,父亲格外忙……我们住的那座院落后面,有一个僻静的小院子。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在那里生起一个小火炉,一叠叠的文件被父亲扔进熊熊的炉火中。”
虽然危险临近,但李大钊以党的事业为重,坚持留在北京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据李星华回忆,在被捕前几天,常有父亲的朋友秘密来看父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对他们的劝告不很在意。母亲也为他担着心,时时向父亲提出劝告。但这也毫无效果。父亲似乎嫌母亲有些罗嗦,态度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常对你说过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做?……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是怎样重要。哪里能离开呢?”一直说得母亲闭口无言。实际上,被捕前一天,李大钊已经通过杨度得知军阀张作霖可能逮捕自己,但是他依然坚持为党的事业而坚持斗争。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李大钊。此后,李大钊在狱中撰写了《狱中自述》一文。李大钊之所以自己撰写自述,其主要原因在于“因预审中供词,由书记记录,多与彼原意不甚相符。”《狱中自述》一共写了三稿,初稿较为简略,三稿比起二稿只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三个稿子的精神完全一致。此外,在狱中李大钊还为后人留下了《狱中供词》等材料。《狱中供词》等材料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档案馆中发现。李大钊被捕后的口供笔录材料共有二件。供词为抄件,由京师警察厅抄送京师高等检察厅,被警察厅称为“李大钊供词全份”。
(二)《狱中自述》等蕴含的初心精神
《狱中自述》《狱中供词》等是李大钊生命之中最后阶段所留下的文字材料。这两篇材料中,李大钊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其参加的革命活动进行了说明,充分体现了李大钊革命一生的初心和为完成历史使命而进行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首先,《狱中自述》等充分彰显了李大钊的初心。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为完成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他在《狱中供词》中也强调,“我的目的在建设良好政府、恢复国权、定出新经济政策,用国家的力量发展财力,使国民贫富阶级不至悬殊。”可见,为民族谋解放、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生活就是李大钊为之奋斗一生的初心。
其次,初心是激励李大钊前行的不竭动力。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回顾总结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出,为民族谋解放、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生活的初心始终是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阐明了报考该校的根本原因是“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经过六年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习,李大钊“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期间,李大钊不仅积极投入到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中,而且还站在反袁斗争的第一线,甚至因此而中断学业。
再次,初心是李大钊革命思想和实践探索的灵魂。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回顾他自日本回国后对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思索。特别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实际,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落后、民族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入侵。因此,他提出,“今欲挽此危局,非将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废止不可。此等不平等条约如不废除,则中国将永不能恢复其在国际上自由平等之位置。而长此以往,吾之国计民生,将必陷于绝无挽救之境界矣!”李大钊认识到,废除不平等条约,求得民族解放只是走向民族复兴的第一步。他在《狱中自述》中进一步阐明,中国要走向复兴绝不能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结合李大钊的思想,很显然在他看来这一新政策就是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之路。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不仅阐释了自己的思想探索,而且用很大篇幅阐述了自己投身国民革命的实践活动。对于自己投身国民革命、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李大钊进行了说明:“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可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李大钊革命思想和实践探索的根本所在。
三、学习李大钊精神,不忘初心、投身伟大事业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一生始终坚守为民族谋解放、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生活的初心精神。这一初心精神始终都是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是他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斗争的灵魂。李大钊之所以能够做到初心不移,首要原因就是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先就应该学习李大钊坚定理想信念。
(一)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理论上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这就意味着,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理解、认同;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
李大钊之所以能够坚定理想信念,首要原因就是理论上的清醒。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该文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绝不是书斋式的纯学术研究,而是坚持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取向的。李大钊明确指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正是在深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李大钊认识到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由于李大钊比较深刻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深刻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李大钊对于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信念充满自信。1924年,他在给妻子赵纫兰的信中,明确表示:“目前统治者的这种猖狂行为,只不过是一时的恐怖罢了。不出十年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看那时的天下,竟是谁人的天下!”
第二,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和平建设时期,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是其中标准之一。“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可见,坚持远大理想,坚守伟大信念,必然要与各种诱惑作不懈斗争,战胜自己。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这方面李大钊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首先,严格约束自己的物质享受。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每月约有250至300元(银元)收入。尽管收入颇高,但是李大钊并没有沉迷于物质享受之中,他始终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对于有人请他注意增加营养的建议,李大钊的回应是:“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众同胞食不果腹,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的疾苦呢?”
其次,严守私德。李大钊不仅注重过简易的物质生活,而且更加注重修炼一尘不染的道德品质。当时,“上流”社会普遍流行捧角、狎妓等不良习气,大学师生也多有人参与其中,以此为乐。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为整饬校风,发起成立进德会。李大钊一入北大即加入进德会,自认甲等会员。入会后,李大钊严守进德会不嫖、不赌、不娶妾戒条,言行统一,克己待人,被师生称道。1919年6月,李大钊被选为进德会的纠察员。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年长他6岁,是其祖父为其包办所娶。虽然如此,李大钊对夫人始终温柔体贴,不离不弃。李大钊被捕后,虽然没有提及任何家事,但是,在《狱中自述》中,他还是表达了对妻子的感念之情:“钊在该校(即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编者注)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二)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质
第一,筑牢对党的忠诚之心。对党绝对忠诚是党员首要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在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过程中,李大钊以奉献精神表现出了对党的忠诚。为解决党组织经费紧张这一现实问题,他当众宣布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拿出80元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李大钊保守党的秘密,严守党的纪律,充分展现了对党忠诚的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李大钊精神,筑牢对党的忠诚之心。
党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
第二,修炼一尘不染的干净之心。李大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始终坚持修炼一尘不染的干净之心。在物质生活方面,李大钊始终坚持过“简易生活”。李大钊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时,掌管着党的经费。对党的经费的使用,李大钊极为严格。冬天,他家里因为无钱买煤取暖而寒如冰窖,有人提出拨用一点儿公款买煤,李大钊严肃地说“党费怎能滥用”。不仅如此,李大钊更加注重修炼一尘不染的思想道德。李大钊常对同志们说:“革命者对待爱情,不能像那些纨绔之人,当了官就另交朋友,发了财或地位变了就改娶老婆。”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李大钊精神,在物质、精神等方面自觉修炼一尘不染的干净之心。
第三,永葆投身伟大事业、不断奋斗的担当之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首先就必须求得民族解放,即“打倒帝国主义,恢复平等地位”。当然,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是充满危险的。为此,就必须永葆投身伟大事业的担当之心。李大钊对于自己因此可能遇到的危险、受到的迫害,毫不在意,“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在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如李大钊一般,永葆勇于投身伟大事业的担当之心。
标签:韦磊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工作日8:30-18:00,仅邀约嘉宾演讲活动,其他需求勿扰)
下一专家观点:郭建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