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领导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我们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一、准确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这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引领性和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第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继承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第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第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合作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第四,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建设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第五,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二、可持续安全观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安全理念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提出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一)可持续安全观提出的背景2014年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他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之后,习近平主席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场合又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安全观的重要性。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我认为,从那时开始,中国倡导的亚洲安全观实际上已经不仅局限于亚洲,而具有全球意义。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前举行的B20(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当务之急,不仅把亚洲安全观提升到全球安全观,而且应当立即积极推进。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把树立可持续安全观作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可持续安全观的又一次发展。2017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全面参与区域合作,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太不懈努力。白皮书在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部分,第一条就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一安全观顺应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扎根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汇聚了地区国家的智慧和共识,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迫切需求,为亚太安全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可持续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政府向世界提出的系统、完整的有关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新理念,具有重要的国际指导意义。首先,可持续安全涵盖国内国际两个安全大局,是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本国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安全,也离不开和平、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可持续安全涉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传统安全一直是各国安全政策的重点。它涉及和平与战争的问题,涉及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以及政权安全。21世纪以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明显上升,包括反恐、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打击走私贩毒、反海盗,以及防止大规模跨国传染病流行等,应该说是非常宽泛的。非传统安全因素有时又和传统安全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有关各国安全感在下降,百姓的不安全感在上升,局部地区甚至长期陷入战乱和冲突,造成大量难民潮。从这一角度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可持续安全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可持续安全观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指南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国际安全、国际政治、国际战略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科学安全观包括四项原则: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第一,共同原则。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亚洲多样性特点突出,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多种多样。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安全观涉及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两个大局,是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本国的稳定、安全,也离不开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现实中,一些国家尽管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并有相对成熟的多边安全机制,但由于缺乏指导性、全局性、包容性强的安全理念,导致其在国家战略选择上缺乏长远眼光、全球眼光。21世纪以来,美欧多国作为北约成员国发动或参与了几场局部战争,结果却造成相关国家社会动荡、恐怖袭击频发、欧债危机等国际治理难题,导致欧盟离心力上升。特别是2016年欧洲难民潮引发的矛盾和美国大选显示出的社会分化,表明维护国内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同样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要务和难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应该把亚洲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地区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第二,综合原则。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可持续安全观涉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这些安全问题导致许多国家的安全感下降、许多民众的不安全感上升,局部地区甚至长期陷入战乱和冲突。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无视这一令人担忧的局面,世界应向何处去成为各国人民共同思考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大打击力度,使本地区人民都能够在安宁祥和的土地上幸福生活。根据2019年3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自2014年以来,新疆打掉暴恐团伙1588个,抓获暴恐人员12995人,缴获爆炸装置2052枚,查处非法宗教活动4858起、涉及30645人,收缴非法宗教宣传品345229件。”中国在维护可持续安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合作原则。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亚洲是开放的亚洲。亚洲国家在加强自身合作的同时,要坚定致力于同其他地区国家、其他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欢迎各方为亚洲安全和合作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第四,可持续原则。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海宣言——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中,声明的第一条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安全的涵义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概念,安全的跨国性、综合性和联动性日益突出。本地区各国不仅利益与共,而且安危与共。任何一国在安全问题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各国应在迄今已达成共识基础上,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这是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取得的最重要的共识,具有划时代意义。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当代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站在构建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这些重要思想,有力提高了中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发展,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和红利。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这届进口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就是要欢迎各国朋友,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预计到2022年前,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闭幕后,习近平主席会见中外记者,介绍圆桌峰会情况和主要成果,他指出:“这是中国第二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首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参与国家更多、成果更丰硕。高峰论坛期间,我们举行了开幕式,召开了高级别会议,举办了12场分论坛和一场企业家大会,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各界代表参加。今天,来自38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在这里举行了领导人圆桌峰会。”这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圆桌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加强政策对接,打造更紧密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完善了合作理念,明确了合作重点,强化了合作机制,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这些共识反映在圆桌峰会一致通过的联合公报中,将成为今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主席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党、智库、民间组织等1万名代表来华交流,同时将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直接学习中国经济发展和治国理政成功经验的重要机遇。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个领域的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的一次积极尝试。我们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们期待这次文明对话的盛会将进一步丰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谱写“一带一路”合作新的篇章。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2019年6月15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亚信成立27年来,致力于增进各国互信和协作,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为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我提出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议探索符合亚洲特点和各国共同利益的安全和发展道路,得到各方积极响应。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亚信进程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强调:“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问题突出等共同挑战。2015年,我提出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既定目标,共迎机遇、共对挑战,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即: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三、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当前国际安全格局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变化,很多原有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明显增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面对这种局面,沉溺于冷战思维,搞弱肉强食、穷兵黩武和对立对抗,有违时代潮流,只会加剧安全困境。中国主张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这是中国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领域对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可持续安全观以来,这一理念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可以相信,在不同国家间安全对话与全球复杂安全问题处理过程中,可持续安全观会得到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与支持,成为21世纪维护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的重要思想指导和行为准则。中国积极倡导可持续安全观,展现了国际安全维护者、共同发展促进者、国际体系建设者形象,并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走出共建、共享、共赢、共护的安全新路。有效降低安全成本,实现持久和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可持续安全观的核心价值。因此,如果世界各国能就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达成共识,就会极大降低各国的安全成本,增进各国共同的安全利益。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安全观得到各国广泛认同,并形成相关政策,付诸实际行动,进而促进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挑战复杂多样,很多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各国应寻求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既让自己安全,也让别人安全,共同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和挑战。中国主张超越零和思维,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通过对话沟通增进互信。这是可持续安全观在处理国家间争议时的意义所在。例如,有关领土领海的争议,有国家认为解决方式就是弱肉强食,实力决定一切。但问题是,通过强力方式拿回领土后,如果对方强大了,国家之间又会因为这些领土争议再次发生冲突或战争。因此,有关各国在处理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的时候,应当依据可持续安全观,通过和平对话协商解决。如果一时解决不了,双方也可建立危机防控机制。但这必须是双方的共同意愿,而不能是一厢情愿。可持续安全观不仅主张加强国际合作,而且重视消除世界不安全因素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根源,强调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尊重多元文明与不同宗教,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强权政治,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不能再把丛林法则视为天经地义,不能借口确保本国安全而损害别国安全。那是一种不文明的、落后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野蛮的征服与暴力行为,因而实际上并无安全可言。人类社会在维护自身安全方面的文明进步,应当体现在文明、理性、包容的安全理念与实践探索上。可持续安全观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安全理念。世界各国都可以思考如何根据本国国情、本地区情况和世界局势来发展和运用这一理念,更好构建持续安全的发展环境,使地球成为和平发展的人类家园。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岳西宽:“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大战略
下一专家观点: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