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存废进入关键期
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及重启制裁,给伊朗带来了重大冲击。这使得伊朗的国际环境骤然恶化,近年来相对有利的地区环境很可能不复存在。
但伊朗并没有立即做出对抗性反应,而是宣布留在伊核协议框架内,并展开积极的外交攻势,寄希望于欧洲大国发挥稳定器的作用,顶住美国的制裁压力,共同保住伊核协议,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来之不易的有利环境。
参与签订伊核协议的六方中,除美国之外的德、法、英、中、俄五国均支持伊核协议,这为伊朗坚守伊核协议提供了信心,伊朗外长扎里夫接连访问中俄和欧洲国家,以寻求支持和共商应对之策。
随着美国制裁压力的明确化,伊朗的态度也趋向强硬。5月21日,美国向伊朗提出停止铀浓缩活动、终止弹道导弹研发、从叙利亚撤出所有军事人员等12条苛刻要求,作为美国停止制裁的条件。美国的条件自然遭到伊朗的断然拒绝。6月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公开讲话,要求立即提升铀浓缩能力,表示伊朗不会既忍受制裁又放弃核活动。
伊朗的强硬表态既是对美国展现出反击态势,也是着眼于施压欧洲做出更大的外交努力。对于伊朗以及伊核协议来说,当前形势难以令人乐观。随着美国制裁压力的增大,如果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可能将刺激伊朗国内政治生态与外交政策再次走向激进化,明确退出伊核协议,重回强硬对抗的老路。
各国为何因伊核协议存废产生争执?
围绕伊核协议存废的争执,反映出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国家以及域外大国对伊朗身份地位的认知差异,而背后受到国家利益之争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驱动。
中东剧变以来,多个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实力遭到削弱,地区力量更加碎片化。保持稳定的伊朗趁势大幅扩展了影响力,并借助外部制裁缓解带来的利好,在中东地区呈现“崛起”或“扩张”之势,从伊朗经伊拉克到叙利亚、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地带”悄然形成。几乎所有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中都能找到伊朗的影子,伊朗逐步成为中东地区的矛盾焦点。
伊朗势力的显著上升首先引起了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安全焦虑,双方之间夹杂着教派矛盾和主导权之争的地缘政治对抗不断升级。沙伊两国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乃至卡塔尔等地上演了激烈角逐,陷入全方位、阵营化、公开化的零和博弈状态。
而另一地区大国以色列对于伊朗的力量上升同样十分敏感,始终极力反对伊核协议,想方设法煽动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敌意,致力于阻止伊朗核计划和地区影响力的上升。而原本关系对立的沙特与以色列两国,在对抗伊朗的共同目标之下逐步建立了战略同盟。
美国的对伊政策经历了从接触到遏制的重大变化。奥巴马政府时期,在实行中东战略收缩和面对“伊斯兰国”等恐怖主义组织紧迫威胁的背景下,美国将伊朗视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通过达成伊核协议缓和了双边关系,但引起了沙特、以色列等地区盟友的强烈不满。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截然相反,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问题的核心,加之以色列、沙特等盟国的不断游说,遏制伊朗成为美国的政策主线。
从上述美国提出的停止制裁条件来看,美国将伊朗的核计划、弹道导弹计划、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等问题联系起来,威胁伊朗改变当前政策,否则将面临“史上最严厉制裁”,实则没有给伊朗妥协的机会。这表明美国已经决心对伊采取遏制与制裁措施,并力图使制裁覆盖面更广、更具杀伤力。
由此,中东地区形成了美国、以色列和沙特为核心的反伊朗联盟,特别是鉴于美国的全面制裁前景,伊朗面临的地区环境趋向恶化。伊朗的强硬反击也许就是美国、以色列等国想要的结果,以借此推动局势升级,对伊朗采取新的打压行动。而伊朗凭借多年经营积累起来的影响力,也在地区热点问题等方面拥有自己的反击手段,双方对抗升级也将进一步恶化中东地区局势。
伊以矛盾升级中东地区风险加剧
以色列与伊朗的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对于伊朗地区势力的上升一直十分警惕,尤其是伊朗支持什叶派背景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对于伊朗军事力量在靠近本国的叙利亚日益增长的存在和长期化前景更是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
因此,以色列一方面大力抹黑伊朗的核政策与地区角色,不断游说和推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另一方面不定期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设施进行空袭,并逐步从低调行动走向公开打击,两国在叙利亚的军事对抗趋向公开化、扩大化。
在“搞定”美国之后,以色列又对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展开游说,推销其对伊朗的观点。5月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了俄罗斯。6月4日,他又开始欧洲三国之行,劝说德、法、英三国改变现有立场,放弃伊核协议,并希望欧洲国家能共同遏制伊朗地区影响力的上升。以色列希望借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有利形势,进一步推动其他大国也退出,从而彻底废掉伊核协议,重新将伊朗孤立起来,限制和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活动能力与影响力。
虽然当前以色列处于更为主动的进攻态势,但如果没有其他大国的配合和实质性支持行动,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伊朗在中东地区格局中的现有地位。
因此,以色列力图软硬兼施,不断通过美、欧、俄传递其对伊朗弃核、从叙利亚撤军的要求,同时不放弃进行直接军事打击的做法,通过频繁空袭和武力炫耀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加以遏制和削弱,希望通过政治压力和军事打击迫使伊朗撤出在叙军事力量,尽早消除这一家门口的安全威胁。
伊以两国之间的暗中较量与公开对抗呈现激烈化、长期化的态势,成为影响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对于面临着国际制裁和多线作战的伊朗来说,考验还在后头。
中国企业家智库网,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党建专家,法学专家,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投资并购,招商引资,公共关系,十三五规划等服务。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站联系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钱颖一:你要有追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下一专家观点:李志青:从经济发展的视角看环境保护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