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背景
《讲话》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这部分主要讲了三点:第一,整个改革开放是怎么来的;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历史性决策,今天回顾起来,我们用“四个基于”“四个深刻”来总结;第三,提出“四个伟大”,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把握这三点,对于我们理解全文很重要。
《讲话》第三自然段,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怎么来展现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文本用了两个维度:一是从世界来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二是从国内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在这个状况下,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讲话》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伟大转折。这一段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特别加了“老一辈革命家”。
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用的是“冲破”。怎么冲破?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用的是“批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果断结束”“重新确立”。
第三,指出“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讲话》第五自然段,主要从四个方面概括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第一,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第二,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第三,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第四,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在“四个基于”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邓小平同志说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讲话》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虽然篇幅不长,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背后是有很多史料来支撑的,我在学习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如果对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背景不了解,就有可能读不懂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进程。
三、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进程
《讲话》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三次用“同志们”“朋友们”,他指出:“同志们、朋友们!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进程的总体性评价。
怎样理解“三大历史性事件”?我认为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把握:
第一,“三大历史性事件”展示了跨世纪的伟大革命。从19世纪发生的鸦片战争,到当代中国进行的伟大革命,时间坐标跨越3个世纪。近180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值得铭记的重大历史事件。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曾用“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进行总结。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对20世纪中国社会百年变迁作出的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三大历史性事件”的论断,与“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的概括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相通之处是有两次内容相同,这表明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认识是一致的。区别是“三大历史性事件”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列入其中,意义很重要。因为“三大历史性事件”树立的里程碑铸刻着党领导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勇往直前的历史印记。首先,“三大历史性事件”串联起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力量引领社会进步的发展链。其次,“三大历史性事件”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连贯性。
第二,“三大历史性事件”掀动了开天辟地的深刻变革。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事件,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性事件,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毛泽东同志在表述它的重大意义时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78年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事件,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使社会主义建设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三大历史性事件”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足迹。其一,近现代中国曾经历了两次建国实践。一次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一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两次建国实践两个结果。其二,近现代中国曾面临着两次重大历史关头何去何从的抉择。一次是鸦片战争遭遇挫败后的迷失,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后的觉醒,两次历史抉择两种局面。
对于“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的理解,我认为还要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从背景上把握:我们要把这样的历史事件置于人类文明的转型或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来考察。
第二,从事件上把握:我们要把握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历史性事件。
第三,从里程碑上把握:首先,“里程”指的是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次,“里程碑”指的是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的价值。
第四,从历史性事件中的主体上把握:中华民族是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主导力量、领导力量。
《讲话》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讲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先看实践的逻辑: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历史性进程中,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我们再看理论的逻辑:
《讲话》用了五个自然段讲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进程,我们经常讲:“实践从哪里开始,理论就在哪里展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逻辑就回答了为什么要这样干而不是那样干。实践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源泉,理论的产生对实践又有观照。
《讲话》第十四自然段还讲了40年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
第一,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第四,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五,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六,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七,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同时,《讲话》还罗列了十二个大的方面的改革内容:
第一,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第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依法治国体制改革。
第五,司法体制改革。
第六,外事体制改革。
第七,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第八,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
第九,国家安全体制改革。
第十,国防和军队改革。
第十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第十二,纪检监察制度改革。
《讲话》指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