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8个字上下功夫。这是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定调,指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并对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作出了部署。我们要在工作中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论断,特别是“八字方针”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展顺利,截至9月,钢铁去产能超过1.4亿吨,基本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目标,煤炭去产能5.5亿吨,完成目标任务70%,钢铁、煤炭产能利用率分别从2016年的72.3%和59.5%提升至目前的78.7%和71.4%。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商品房在建未销售面积库存由2015年的37亿立方米下降到今年9月末的32.4亿立方米,下降了12.5%。去杠杆稳步推进,全社会总体杠杆率稳中略降。降成本举措不断落地,两年多来累计为企业减负2万亿元以上。补短板持续发力,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目标远没有实现。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因和果的关系、手段和目标的关系。因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二、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突出表现为政策措施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如在钢铁、煤炭去产能方面,为了尽快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地方采取了向企业摊派任务“一刀切”的行政手段,不仅引起了一些企业抵触情绪和社会质疑,难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还因为将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的责任引向政府,使职工、企业、债权人等主体之间的市场纠纷转化为个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人为增加了政府负担和执政风险。又如,在房地产去库存方面,为了遏制住房价格快速增长,很多地方在落实中央“房住不炒”要求过程中,主要依靠限购、限贷、限售等行政性手段管控房价,导致市场正常交易受到影响。正是认识到这些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做到?一是去产能要总量规模控制转向质量激励导向。当前,随着钢铁、煤炭市场供求走向新的平衡,去产能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怎样去产能”方面,逐步弱化总量控制导向,规避不顾地区差异的总量控制和任务分解方式,慎用技术装备、产品规模等企业微观标准调节产能。在“去谁的产能”方面,更加注重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方式替代行政性指令。二是强化产业准入约束。综合考虑去产能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测算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社会功能性市场准入标准,用更严、更高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畅通产业退出渠道。尽快研究落后产能关闭退出后资产、债务处置办法,促进不良资产价值变现,按照“保人不保企”的思路,坚决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市场及时出清。三、念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字诀”一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和“破”“立”“降”任务的延续深化。鉴于前期取得的成果,今后要重点聚焦3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除钢铁、煤炭外,我国产能过剩比较突出的还有煤电、电解铝、水泥、玻璃等行业,去产能要从钢铁、煤炭进一步向这些行业延伸。要以科学处置“僵尸企业”为牛鼻子,重点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减少低端无效供给,促进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向优质企业、新兴产业流动,着力扩大中高端产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二是,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近年来,成本高企大幅度侵蚀企业利润,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拦路虎。很多企业连生存都困难,更不用奢谈转型升级。因此,要千方百计降低全社会营商成本,让广大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重点降低三方面的成本:大规模推进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重点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等。二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前提。微观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只有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十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取得成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加上很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不公平待遇,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部分企业出现等待观望现象。为此,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破除以所有制为标签对企业在市场准入、获得要素等方面实施的歧视性做法,构建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为主导和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有效激发企业和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培育发展更多优质企业。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的方向目标。我国拥有全世界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也比较完整,钢铁、汽车、手机等220多种工业品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但是,我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公司少。要立足我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巨大的基础,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更加注重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发挥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推动全球创新成果在我国孵化转化和应用,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新要素为支撑的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以“四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四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关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指出,经济活动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组成,只有这些环节循环顺畅,社会再生产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受传统体制影响,我国这些环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现象,特别是在要素市场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所有制之间的要素流动还不够顺畅。为此,要坚决打破地区保护,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金融体系供给结构,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和民企放贷,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我国人口区域间流动仍存在人为的制度障碍,比如农民工在大城市进城落户仍然比较困难,无法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要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束缚,推动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落户转为市民。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张连起:标注个人所得税改革新高度
下一专家观点:陈宝明:需求是创新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