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因为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拥挤状况,落实带薪休假的呼吁声再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落实带薪休假以做到分散出行,并不现实。一次旅游出行,路上往返舟车劳顿,基本时间都是五到七天。所以,假期要够长才能刺激出行。有数据可以印证这个观点:五一黄金周是2008年取消的,在此之前的2007年,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的统计,五一黄金周全国出游达1.79亿人次,旅游收入736亿元人民币;而当年十一黄金周,中国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人民币。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况。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2017年国庆,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国庆出行人数远高于五一,正是因为多了两天。再对比一下2017年与2007年的数据,结论就更加明显。2017国庆的出行人数已是2007年的5倍,旅游收入是2007年的9倍。但再看五一的情况,2017年的数据,不管是出行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金额,基本上和十年前的数据一样。正是这两天,造成了近6亿人次,5000亿旅游收入的差别。多出的这两天,边际效用很大,可以说十年时间里,我国的旅游收入损失巨大。分散的带薪休假,不足以促成出行。更何况,对于北上广深之外的更多人来说,别说连续请假、带薪年假,甚至双休本身,就已经很难了。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的情况,非常复杂,有政府部门执法与监管的因素,有公民权利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休闲意愿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于三四线城市与乡镇来说,人们的休闲意愿相对弱一些,执法也弱一些。即便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中,收入水平之下的休闲意愿,也往往被高估了。那些呼吁弹性带薪年假的人,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对休假的坚持,过高估计了自己在公司面前的谈判能力与强硬程度,过低估计了同事的竞争欲望——即使法律可以保护劳动者应得的权利,但无法阻止一个更愿意加班、牺牲假期以获得的人更易升迁、升薪机会的人。由此,带薪休假,恐怕不止是肉糜而是熊掌了。全国一盘棋的长假制度,等同于全国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停摆。由于很多商业、生产活动都停滞了,单个企业即使不放假,员工创造价值的效率也大大降低,有些单位甚至无法运行。所以,这种方式,强制降低了企业给员工放假的机会成本。长假制度的实质,就是在个体劳动权利保护不足的情况下,以国家名义代替劳方与资方谈判假期,通过全国停摆的方式降低企业放假的成本,同时,给企业更大的放假压力。可从执行层面来看,落实带薪休假太难,花十年普及带薪休假,不但一个人一生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过去了,每年我国旅游市场也会损失数千亿的内需。相比之下,长假则更容易落实。五一长假取消了10年,中国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当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效率变低,出口承压,亟需内需提振经济;从短期来看,我国的劳动权利不会有飞跃性变化。因此,不管是处于保护劳动者,提供更多休闲,还是刺激内需的角度来看,恢复长假都比带薪休假都更现实,也更容易。这是在经济理论、价值观与现实中寻求一个妥协。就好比一个人处事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强调落实、加大执法;另一种态度是接受这个现实,寻找一个妥协的方案。一般来说,前者是何不食肉糜,在没有肉糜,遭受挫折之后,其会转向激进;而后者基于现实的保守,看起来充满妥协,但最终解决事情时却更快更高效。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刁大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特朗普为何开始对俄强硬
下一专家观点:王文:感受欧洲对美离心迹象:去美元、脱美军、怼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