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福林
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一、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
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是希望在扩大开放上先行先试,闯出一条新路。以更大开放办好最大经济特区,是海南30年的基本实践和不懈追求。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央作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自此,海南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国防前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1、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基本经验。海南从建省办经济特区之日起,就扮演着我国扩大开放探路者、先行者的角色。从30年的实践来看,坚定不移地实行“大开放”方针,以大开放促进大改革、大发展,这符合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经济体的实际发展需求。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8年4月,中央决定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09年12月,中央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30年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快、力度大,什么时候海南发展就快;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缓、力度小,什么时候海南发展就慢。
2、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选择。国际旅游岛的本质是产业开放,通过产业开放把海南的开放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最强的比较优势。30年来,海南GDP迈上1000亿元台阶用了18年时间(1988-2006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用了4年时间(2006-2010年);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7年后(2010-2017年),海南迈上“两个千亿”台阶(2013年GDP迈过3000亿元台阶,2016年GDP迈过4000亿元台阶)。2017年,海南GDP达到4462.5亿元,是2010年的2.2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要适应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和国内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大趋势,在以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上有重要突破,走出一条以产业开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使海南成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3、在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扮演重要战略角色。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明确提出,海南“应当在开放方面先走一步”,“为全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新鲜经验”。这是中央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着眼于新时代我国开放全局,着眼于统筹海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对海南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与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旅游服务型需求不相适应。发挥海南自身优势,率先实现服务贸易领域的全面开放,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符合“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网络融合的大趋势,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是海南经济特区扩大开放的重点。为此,作为全国唯一省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海南要抓住机遇,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开放先走一步,既是过去30年海南发展的基本实践,也是海南未来30年发展的一条主线,由此形成海南改革发展的行动路线。
二、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海南3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30年来,海南在扩大开放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市场搞活”。由此,释放发展的巨大活力和动力,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1、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海南30年来的重要实践。建省之前,由于政策封闭、体制不顺,海南的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对于这样一个孤悬海外、贫穷落后的海岛,如果能够在扩大开放的同时,通过体制创新的办法,尽快把“市场搞活”,就能使其很快地发展起来。为此,《国务院批转〈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国发〔1988〕24号文件)明确提出:“海南建省以后,实行比现行经济特区更加灵活的政策,进一步放宽搞活,加快开发建设的步伐。”可以说,海南从诞生的第一天就附着改革的基因。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例如,以粮油购销体制改革为重点的价格改革、股份制改革,以及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等。也正是由于这些改革基本解决了价格与市场的关系、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此,初步形成了海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海南建省初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深厚基础。
2、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率先全面推进价格改革。要使一个欠发达的岛屿经济体尽快发展起来,根本的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30年来,海南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是建立良好市场环境的一个首要条件。从建省办经济特区一开始,海南就非常注重培育和发展各类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例如,1991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放开粮食价格,率先取消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双轨制,实行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轨。随着价格的放开,商品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日益活跃,每年吸引了上万家企业来海南注册登记,给岛屿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率先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建省之初,海南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发展水平不高,相当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如何尽快成长起一批与经济特区开放发展相适应的企业主体,成为当时海南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可以说,股份制改革在海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全国股份制改革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海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主要举措有:一是率先实行“小政府”体制,政府的机构设置少而精;二是探索建立“大社会”体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三是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行省级统筹的社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海南“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改革,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也为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直到今天,说到“小政府、大社会”,不能不提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项在全国十分有影响的改革试验。
3、适应扩大开放的需求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对于海南来讲,“扩大开放”是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全方位开放,是实行全面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和真正形成有利于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局面的深层次开放。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就按照扩大开放的要求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些年来,海南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依托海南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博鳌亚洲论坛等综合优势,加快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海南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与国家南海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30年来,海南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国防前哨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之一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旅游岛,根本的动力来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1、打造扩大开放的先行区。作为岛屿经济体,海南只有通过大开放,才能起到别的地方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对海南来说又是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南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新的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释放海南的综合比较优势,加快把海南建成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南海宝岛。
2、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区。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一开始,就努力构建企业平等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今天,以更大开放办好最大经济特区,需要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由此,不仅为海南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而且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例如,以明显提升政府效能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小政府、大社会”体制曾是海南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在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上曾发挥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提升政府效能。一是以“放、统、合”为重点加快机构改革,能放的尽可能放,应统的尽可能统,可合的尽可能合;二是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大环境;三是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建设阳光政府,将预算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第一要务;四是强化干部特区意识,鼓励各级干部改革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深化“多规合一”改革。2015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展省域“多规合一”的改革试点,海南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先行先试,坚决对规划乱象说“不”,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评价为“在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上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两年多来为全国改革探索出一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的新路。进入新阶段,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关键是按照全岛“一个大城市”的思路,加快推进规划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城乡发展统一、环境保护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社会政策统一,进而实现全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形成海南发展的整体优势。
3、打造绿色发展引领区。早在1998年,海南就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1999年2月6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3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同意海南省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从此,生态省建设在海南生态环境建设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2007年海南确立“生态立省”战略,2009年开始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2012年提出“绿色崛起”发展道路,2017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全国”。海南已有20年探索实践绿色发展方式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提出,“中央要求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所以希望你们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要努力使海南青山更绿、海水更蓝、沙滩更美、空气更清新,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海南有条件依托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这一生态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绿色发展引领区,率先探索和实践绿色发展体制机制,闯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新路子。例如,以绿色为基调,以车联网、物联网、互联网等新经济为重点,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这是海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大责任。
4、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先导区。泛南海地区涵盖南海、东南亚周边及太平洋、印度洋等局部地区。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以海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海洋产业和服务贸易合作为主题,以建立泛南海自由贸易区网络为重点,以开放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导向,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海南地处南海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海南为重要支点促进“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形成,是我国与泛南海国家和地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它有利于增进本地区人民的共同福祉,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成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通道。2017年4月,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提出,“积极争取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成为国家战略。”发挥海南岛的区位优势,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彰显主权,以开放、开发带动合作,发挥海南在“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中的特殊作用,推进海南与南海岛屿经济体的互联互通,为建立“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寻求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