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介绍:吴晓华,男,江苏武进人,l945年12月出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3年9月至196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在山西省平陆县林场、农机厂劳动锻炼、工人。 1973年3月后历任广西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局副处长、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一装备司处长、副司长;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机械工业部重大装备司司长;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国家机械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2003年3月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
从宏观资金运动现状析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我们认为,除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相应的国家宏观政策作了调整之外,在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总量与银行可提供的资金总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额。前者造成了企业贷款难,后者造成了银行放款难。目前“企业贷款难,银行放款难”主要集中在“抵押难和担保难”两难上。除了在抵押和担保过程中各种细节方面的原因之外,从宏观角度看,我国企业的资产信用严重不足,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的财物。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私营企业比较低),也就是说,企业所有者权益只占资产总额的30%。这就意味着,企业以30元的自有资金,从银行和其他渠道得到了70元的借款。自有资金中如果再扣除掉抵押贷款时的折扣,企业真正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贷款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如果严格执行现行贷款标准,按照我国目前企业的资产信用,银行贷款可能会有一大半放不出去。这就是我国企业资产信用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尚不具备资产信用的基础。这种情况又岂止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同样如此。所不同的是,大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国家信用(因为我国大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而不仅仅是自身的资产信用,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却做不到。无怪乎中小企业埋怨银行有钱不贷,“见死不救”,制约了企业更快的发展;而银行方面却责怪企业讲信用的不多,可供抵押的物品却太少,为防范金融风险,爱莫能助。显然,银企双方谁也解不开这个扣,企业资产信用不足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其他问题全都解决了,也化解不了这一总量上的矛盾。二、融资难与宏观资金运动我国中小企业高负债率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1978年以后,由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企业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未能建立自我积累机制,另一方面居民尚未培育起投资能力,这样,银行逐渐取代财政成为企业资金的主要供应者。资金的这种运动方式形成了目前中小企业高负债率的结果。(一)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变化与社会储蓄模式的变化1978年以来国民收入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国家财政和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比例,由改革之初(1978年)的31.6:17.9:50.5,发展到80年代末(1989年)的14.4:21.5:64.1和90年代中后期(1997年)的17.5:14.2:68.l,即个人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2左右增长到2/3以上。国民收入格局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积累模式的变化。财政的积累能力逐年下降,个人的积累能力逐年提高,而企业则未培育起积累能力。这样,积累模式从70年代末的财政主导模式,转变为80年代末的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足鼎立模式,再转变为90年代中后期居民为主的模式。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金融交易)显示,1997年社会总储蓄(即可支配总收入扣除最终消费后的余额)中,个人比重达到51%,大大超过企业36%、政府部门14%的比重。这种储蓄格局宏观上的变动,显然是以微观变化为基础的。(二)企业未能建立起自我积累机制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及其内部分配体制的调整,国有和集体企业可支配财力逐渐增大,但真正用于生产发展的却很少。自改革以来20年,企业一直未能真正建立起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机制。企业在利润分配中普遍存在着“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生产靠贷款,留利发奖金”已成为通行的原则,甚至相当部分企业出现“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增量吃存量”的现象,企业的短期行为很严重。这主要是企业的分配机制决定了积累机制。(三)居民高(金融)储蓄的形成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个人积累在整个社会积累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但居民的投资活动却有很大局限性,一是在个人总储蓄中,金融投资比重很高,占70%,而实物投资比重很低,仅占30%。二是在个人金融投资中,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比重很高,而股票、债券和保险等证券类投资比重较低,两者之比大约为二八开。三是在个人实物投资中,建房、购房投资占的比重很高,经营性投资比重很低,前者占50%,后者仅占20%左右。高比例的金融资产,低比例的实业资产,反映出我国居民中缺乏真.正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此外,长期以来社会大环境对个人投资的压抑,也是居民不善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四)银行(对企业)高债权背后的高风险企业虽然在发展壮大,但自有资金却增加很少,以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改革之初的18%逐渐攀升至目前的70%左右,而居民手中有钱却缺乏真正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这势必造成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的严重分离。例如1997年,在社会总储蓄中居民个人占51%,在社会总投资(指实物投资)中居民仅占15%,居民总储蓄和实物投资的分离程度为36个百分点,达1万多亿元;而当年企业总储蓄(含折旧)占36%,实物投资则高达72%,分离程度亦为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缺口(达1/2)刚好由居民补齐。这样,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活动甚至简单再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借助于个人和企业之间的一个中介机构来完成,这就是银行。居民把收入中消费之外的绝大部分作为储蓄存入银行,银行则把这些资金借给自有资金越来越少的企业来使用。于是,银行必然对企业拥有高债权,成为我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而高负债经营就成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一种常态。从企业资产流失开始,经居民高收入和高(金融)储蓄,再经银行(对企业)的高债权,最后形成企业的高负债经营,至此,资金完成了它自身的循环。而资金每这样循环一次,企业的资产流失,居民的金融储蓄率,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企业的负债率,都会上升一定的百分点,“企业——居民——银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恶化一步。三、对策建议1、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不足、缺乏抵押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加企业的内源融资;2、为分流社会资金,避免过量资金“涌入”银行,应鼓励个人创业,将个人、家庭和亲戚朋友的银行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3、应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4、改组现有银行机构,组建一批投资类金融机构,以解决社会长期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5、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创业)投资事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6、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组织建设两方面入手,通过边际改善(增量改善)的途径,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7、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并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8、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9、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机构、综合性辅导体系,普及融资知识,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10、政府要积极优化融资环境,并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的条件。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蔡鄂生: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下决心解决三大任务
下一专家观点:范恒山:明年经济不会出现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