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讲究的是精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基础是在整个经济大幅发展、整个市场不断蓬勃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技能在提高。因此要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来做好精准扶贫。【摘要】为迎接十九大的到来,中国网联合权威智库推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系列圆桌论坛,在近期举办了论坛一“民生改革——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茅倬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出席论坛,并围绕精准扶贫的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五年,通过精准扶贫,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论坛现场,三位专家认为,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同时也为全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贡献。易鹏:精准扶贫要坚持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扶贫工作确实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攻坚战,这五年来,中国的扶贫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牵涉的人口很大,牵涉的区域很广,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公平的问题。改革开放释放了市场活力,让很多人通过努力都有了回报。但是目前,中国仍有七千万的绝对贫困人口,占人口比重达5%。这部分人是不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脱贫,政府、社会组织乃至企业,都有责任来帮助他们。大家共同推动扶贫工作非常有必要,这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另外,扶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挑战多、任务重,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通过更长的时间,实现共同富裕。精准扶贫讲究的是精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基础是在整个经济大幅发展、整个市场不断蓬勃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技能在提高。因此要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来做好精准扶贫。茅倬彦:中国的减贫事业对全世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们都致力于扶贫、减贫工作。可以说,目前是扶贫工作到了最艰难的阶段,要在2020年之前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实际上是一场攻坚战,是啃“硬骨头”。精准扶贫,不仅要解决温饱、巩固温饱,还要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缩小发展的差距。精准扶贫与从前的扶贫工作相比,目标是不一样的。另外,对贫困人口以及致贫原因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精准扶贫,其实就是在针对不同的病症去下药。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提出,精准扶贫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绣花首先要先画图,就等于“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要事先布局、谋划;另外,是要有耐心,要踏踏实实地、一针一线地去干,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贫困,需要用不同的方案去解决。中国的减贫事业,其实对全世界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绝对贫困的人口达到7000万,几乎能达到某些中小型国家的人口规模。我们提出的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消除贫困的目标更早完成任务。不仅如此,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减贫的全球互助的工作,比如说南南合作项目,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探索反贫困的道路,在帮助一些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来共同跟贫困做斗争。陈秋霖:精准扶贫要扶智,也要扶心中国要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提出的目标就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其中有两个标志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政府的财政投入或支出要更倾向于民生;另一个是绝对贫困人群的减少或者消除。一个社会有多少富人,并不能证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但解决了多少绝对贫困人口,这才是一个现代化社会的标志。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精准扶贫”确实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精准扶贫会涉及到很多技术上的要求,如互联网技术等。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精准”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信息化,贫困人口数量不清,扶贫就很难做到“精准”,至少在一些致贫原因的分析上就达不到精准。如果要解决大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宏观政策环境也极其重要。实际上,现在扶贫是要减少或消除绝对贫困的部分,这是解决小基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有政策环境,同时也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点对点”的问题。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扶贫不能仅仅是扶智,还得去扶心。这就是解决主动性和意识问题。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或许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解决。
讲课预约电话:13811229543李助理(微信同号)
上一专家观点:民生改革真正抓住了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真实感受
下一专家观点:【专家谈】五大新发展理念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