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彭林大讲堂谈“国学与礼仪文化”
郑丽虹
【本报讯】(记者
郑丽虹)昨天下午,被清华大学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的彭林教授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国学与礼仪文化”为题畅谈礼仪与中国人文精神的关系。
彭林说,东方文化不像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西方人的灵魂由上帝来管,而中国人的灵魂要靠自己来管,是拿道德来管。“而道德怎么样融入我们的身体呢?就是要把这个东西转换成一个个可以操作的体系,这就叫礼仪。”
他表示,中国文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礼”字,在中国文化里,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是符合道德理性的规范。《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是根据道德理性制定的东西,而一个人有道德有爱心,要通过礼体现出来。荀子说:“国无礼则不正”,礼是用来正国的。圣贤是怎么说话、圣贤是怎么与人相处,圣贤是怎么生活的,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编成了一套规矩,人们都期望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西方人判断一个人的价值看你有多少钱,中国人是按照道德、德行,最高的是圣贤。“成圣成贤要修身。怎么修身呢?要靠礼。没有礼义就没有道德。礼者,所以正身也。”
在分析“礼”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时,彭林谈到,礼首先就是博爱大众,《礼记》有一篇叫做《礼运》,讲孔子的理想是世界大同,而世界上最早提出博爱这个词也是在《孝经》里,《弟子规》也说“凡是人,皆须爱”,《孟子》还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彭林告诉大家,礼主于敬,《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中国的礼都是把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把别人放在尊敬的位置上。“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讲的是肩负担子做小生意的人也有做人的尊严,我们千万不能轻视这些弱势群体。“光喊不做是标语,所以《礼记》说:‘礼者,履也’,你天天践行礼,君子风范就形成了,人人践行礼,文明的世风才会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