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1日 来源: 广州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体现,最近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权。有人担心,审批权的下放会导致钢铁、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行业矛盾更加突出。我认为,对这方面的问题,要区分出几个层次来认识,首先要充分肯定弱化政府行政审批权的范围和职能是符合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的;二是要围绕所产生的具体问题,要尽可能地寻求市场化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继续回到政府加强控制的传统思路上去。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谈改革大方向,都同意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又回到政府加强管制的老思路、老办法上去。这是这些年大家感觉我国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大的一个重要认识原因,即过于相信和依赖政府的控制能力,而相对不那么相信和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
具体到产能过剩问题,虽然近些年来,政府一直强调限制制造业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行政审批加强控制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以钢铁产能为例,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在治理产能过剩时,全国钢铁产能就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可还有在建产能7000万吨,拟建产能8000万吨。到2009年,全国钢铁产能已达6.6亿吨,同时还有5800万吨在建项目。到了2013年初,全国钢铁产能更达到了惊人的9亿吨。结果就形成了一方面国家在不断加重控制、严格审批,另一方面钢铁产能依然在快速扩张的局面。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的行政审批已经流于形式,政府之手失灵的现象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情况下,继续保留这种没有效力和效果的行政审批权,并试图以此来控制产能扩张,已经无异于缘木求鱼。
提出问题的人,实际上隐含的一个担心,是担心在中央政府放掉行政审批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更加没有制约,从而使得问题变得完全失控。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出现前面所说的产能扩张控制不住的现象,与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是依靠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办法,而应是配套以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即中央政府的行为转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转变也必须配套跟上。比如说决定地方政府行为的几个“指挥棒”,如财政、政绩考核等,也要在政策和体制上推动相应的改革。
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中央政府要放给民间、企业和市场的权力,不会被地方政府截留。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重新加强中央政府集权以抑制地方政府冲动,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配合、配套深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
在产能扩张问题上,真正的当事人,是企业,是投资者。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来说,企业的投资扩张的冲动,应通过市场去调节。只要企业认为其产能扩张有市场竞争力、有效益,那就不应限制企业的自主行为。从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来看,实际上产能问题并不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集中度及市场竞争的有序度,才是更为根本的问题。仍以钢铁业问题为例,我国的钢铁产业由于集中度不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是相当薄弱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钢铁产能占到了全世界钢铁产能的一半,但在铁矿石的定价问题上却几乎毫无话语权。
而在国内市场上,竞争的无序程度又很剧烈,却又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大中小企业几乎都在无序竞争中苦苦挣扎,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很难推进。所以,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钢铁行业市场机制的发展完善问题。而深化市场化改革,只能是通过市场来塑造市场,而不能也无法以继续维持和强化政府审批权的方式来培育市场。(谢鲁江)